(重慶豐都縣董家鎮初級中學校,重慶 豐都 408212)
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赫爾巴德曾說過:“教學如果沒有進行德育只是沒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 然而數學研究的是空間形式及數量間的關系,不像文科知識活潑,生動而富有情趣。但數學教學作為整個教育活動的一部分,必須滲透德育教育。那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如何滲透德育,下面試結合自已的教學實踐談一些看法。
我國古代數學研究的累累碩果。著名的勾股定理是西周數學家商高最早提出來的,稱商高定理;祖沖之對圓周率進行運算得出杰出成果,這些杰出的數學家及其成就,把中國數學推向了一個又一個高峰。華羅庚幼年未受過正規教育,但奮發圖強,為數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陳景潤頑強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遙遙領先……,在世界數學發展的歷程中,我國的數學家們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向學生生動地介紹古今數學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輝業績,能激勵學生奮發學習,培養民族責任感和民族憂患意識,樹立振興中華、開創未來的崇高理想和為科學獻身的志向。
我們在教學目標里常有這樣一句話: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和科技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闡明所學知識的用處,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深入淺出地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所以,我們在滲透德育教育的時候更需要聯系實際,用事實說話最有說服力。如果我們在德育教育中能聯系到學生身邊的人或事,效果往往會事半功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數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了,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
這樣不斷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肯定可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