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方福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聯合中學,福建尤溪 365102)
在信息和網絡時代,豐富的網絡資源拓展了教學內容,使教學方法更加新穎、多樣化。多媒體課件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于一體,直觀形象,針對性強,突出顯示了傳統教學所不能比擬的優越性,為英語課堂教學增加了生機和活力。教師在英語課堂利用多媒體課件優化教學內容和知識目標,給學生提供了直觀而又便捷的平臺和機會。《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指出:“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條件,創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卡片、簡筆畫、教學掛圖、模型、實物等傳統資源,同時積極利用音像、多媒體及網絡等現代化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供有利于學生觀察、模仿、嘗試、體驗的真實語言環境,使英語學習更好地體現真實性和交際性特征。[1]”如今,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已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從最初被用在優質課和示范課上,現在已向日常課堂教學邁進。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實效性,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和好奇心是學習動機構成的重要部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將網絡資源引入課堂,對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獨特的功能優勢和作用。它以豐富的手段創設情境,做到以境激情、以情引趣、以趣促知、知情統一;其生動形象的畫面和悅耳動聽的音樂,使教學內容圖文并茂、栩栩如生。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能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多角度地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從而最有效地學習語言,幫助學生實現由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探求知識的轉變,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
在教學仁愛英語八年級下Unit 5Topic1 Section C時,考慮到學生對The Sound of Music這部影片幾乎不了解的情況,在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邊看視頻邊聽Do Re Mi這首歌,試著吟唱并提出一個問題:
What movie is the music about?
接著,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并播放The Sound of Music中的一段視頻,并提供兩個問題供學生參考:
Who was the young woman?
How did the young woman cheer up the children?
學生在觀看討論的過程中,通過問答問題,既使學生對影片有所了解,又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導入了課堂教學內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效果。
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圖片、文字、聲音和視頻等充分結合起來,教師可以進行交際情景的創設、交際氛圍的營造、情感的渲染、疑問的設置、結果的展現等多種教學活動,拓展教學活動的空間和時間,使學生的聽、說、讀、寫活動能夠連續或同步進行,這樣可以強化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
例如,在進行聽力練習時,播放音頻的同時,教師可以將聽力部分的文字內容展示在屏幕上,讓學生邊讀邊聽,然后做閱讀練習。在經過聽讀并充分理解內容后,可以布置口語交流任務,進行小組討論交流,接著布置寫作任務,鞏固所學內容并引發新的思維。在教學閱讀性材料時,可將文字打印在屏幕上,刪去部分詞匯讓學生填空,或是刪去部分內容讓學生復述課文,這樣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相結合的練習,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學仁愛英語八年級下 Unit 6Topic2 Section A 1a時,為了讓學生能大膽地開口用英語交流How to make fired rice,教師做了以下的設計:
(1)事先錄制一段在家指導做蛋炒飯的無聲錄像,包含做炒飯的幾個步驟。
(2)教學完后,讓學生用表達順序的詞( first/next/then/finally)來誦讀課文里面的句子。
(3)播放錄像,讓學生自編對話,分角色用英語為錄像配音。
在這個對話教學中,這些真實生活情景的再現傳遞給了學生真實的感受,給了學生感官的刺激,從而培養了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材中的重難點是通過教師的板書和講解來完成的,教師手寫易造成課堂教學時間緊張,減少學生探索知識的時間,也會容易使學生感到疲勞和厭倦。而PPT課件則可簡化教學程序,加快教學節奏,將知識點直接展示,其聲形兼備、動靜結合的特點,能生動地展示教學內容,刺激學生的視覺,提高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和感染力,使學生在情感和行為上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多媒體的動態性和可重復性也有利于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有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
在教學仁愛英語九年級上Unit 3Topic1 Secion A關于被動語態的知識時,為了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本課的重點內容——被動語態及其結構和用法,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首先,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含有被動語態句子的英語小故事The City Mouse and the Country Mouse,將被動語態巧妙引入。
其次,讓學生在Section A 1a中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找出含有被動語態的句子,畫出句子中被動語態的結構,并展示合作探究的結果。
最后,教師借助多媒體動畫形式,清楚地展示如何將主動語態變成被動語態,并反復練習。
在此教學過程中,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結合學生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了解和學習了本節重要知識點——被動語態,以及如何把主動語態變為被動語態難點的突破,從而使學生輕松地掌握了課堂的教學目標和知識內容。
多媒體教學可以優化課堂教學,整合課堂資源,對構建高效課堂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網絡資源與英語教學的結合要在一定的理念指導下進行,教師要合理有效地、正確規范地使用,使其符合初中英語教學的要求和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傳統的教學方法并非一無是處,在現實教學中,整節課都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不一定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較長時間專注于屏幕時,頭腦的工作效率就會減慢,思維活動會受到抑制。如果在教學中過多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同樣也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課型以及學習者的特征,來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以既能發揚傳統教學的優點,又能合理利用多媒體課件,求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課件由于有了生動的圖片、動畫和視頻,彌補了過去只有“聽”一種途徑的不足,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在這個魅力無限學習的教學工具面前,只要我們動一動腦子,點一點鼠標,敲一敲鍵盤,精心制作一份課件,就可以讓教學如魚得水,讓課堂更高效、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