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躍兵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樂安中學,福建廈門 361021)
縱觀近幾年的全國乙卷高考試題,其考查基本延續了一直以來的風格和習慣,難度中等,突出對考生基礎和能力的考查。但是隨著核心素養的落地和新高考改革的實施,它更貼近教學實際和學生思維發展規律。對于藝體生來說,雖然他們的文化成績要求比普通考生低,但是他們文化課學習的時間短,基礎相對較差,因此如何從高考試題的新要求出發,結合藝體生的特點,提高復習的有效性,就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議題。
例如,2017年全國乙卷第14題以GDP這一概念作為題干,直接考查對知識概念的理解,既能較好地測試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獲取有效信息、認知理解、分析綜合等能力。第39題以香港問題為背景,考查學生是否具有理性的判斷能力,是否有鮮明的政治立場,通過國情史實充分認識中國發展道路的正確性,堅持正確的價值標準等。這種考查方式完全符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中“根本出發點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強調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之成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一基本要求。
藝體生本身對學習信心不足、自制力不強,教師在課堂上通過由淺入深的知識講解和試題練習,多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回答問題正確的要當面表揚,不正確的要鼓勵引導而不是批評,善于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等,適時鼓勵,增強信心,慢慢激發其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同時,教師還要敢于對他們提要求:明確告訴學生應該怎樣聽課、課后應該及時完成哪些作業、測驗需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并要制定相關的懲罰措施,嚴格執行[1]。
由于藝體生的知識結構零散、基礎較差,要讓他們自覺地學習是很難實現的,教師應該提出具體強制性的學習要求。背:規定每天的早讀、午讀需要背誦的知識考點,并及時抽查,適時獎勵與懲罰。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背誦有困難的條件下,反復抄書也不失為一種快速記憶的方法。練:實行有針對性的單獨訓練,天天一小練、周周一大練,即時反饋,查漏補缺。適度的壓力才能保持學習的動力,最原始的方法反而是最有效的途徑。
不管高考如何改革,基礎性、綜合性始終是其不變的要求。調動和運用恰當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應對高考必須具有的基本能力,這也是高考能力立意考查的要求。但是這些能力需要考生在學科學習中逐漸發展起來,因此夯實基礎才是根本。但是,基礎知識這么多,藝體生時間這么緊,如何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呢?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應書增曾說過:“因為受考試時間、空間和形式的限制,考試有一定的局限性。從時間上來說,考試時間單科約為50分鐘,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要把中學所學知識都考到是不可能的,那么考的就是該學科的主干知識和重點知識。”因此,藝體生的“基礎知識”應該以教材為依托,但這種依托不是要照本宣科、從頭到尾地講解知識點,而是高考的主干知識和重點知識。
主干知識和重點知識具有分散性和抽象性,在知識點的建構上就要求用直觀簡潔的形式輔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和知識體系。思維導圖就是一種很好的形式。思維導圖的構建可以是依據課本標題來建立,標題是知識的歸納與綜合,從單元到課題再到框題,形成對知識的整體印象。在此基礎上,思維導圖可以以某一重點知識為原點,發散思維,打破課本原有的框架結構,將知識重新進行拆分、優化、整合和重組,達到跨單元、跨課題的系統梳理。
思維導圖可以把抽象和分散的知識點在圖示中以整體的觀念出現,在學生頭腦中創造一幅全景圖,對知識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刪除雜亂冗余的信息,快速定位知識點,加強對出現頻率高的關鍵知識、核心概念的重視。抓住核心概念,形成知識網絡,建立知識體系,對教材基礎知識開展“立體式”的復習過程,形成面、線、點相結合的網絡知識體系。由于其關鍵詞之間的聯系非常清晰,既有趣又明朗,非常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加強基礎薄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思維導圖使知識回歸教材,但是這并非簡單的知識重現過程,其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能力和技巧。這個能力包括學生的審題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創新能力、表達能力等整體綜合能力。當知識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教師需要更多地關注藝體生的解題情況。在試題練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審題規范、作答步驟等講評提示,引導學生進一步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歸納總結,同時引導學生在練習中查找錯因、反思不足、及時改正。
藝體生能夠集中學習文化課的時間短,都有速戰速決的想法,往往喜歡迷信各類“高考信息”,沉迷于“題海”戰術,臆測高考壓軸題和所謂的“高考密卷”。這些想法是錯誤的,也是低效的。因為高考的試題不存在重題的可能性,即使是類似的內容,也會出現材料側重點和設問方式、范圍不同的情況。因此,提升能力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例如,對于知識點來說,引導學生思考同一熱點輻射不同知識點或者同一知識點輻射不同熱點;對于解題能力來說,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標準答案各要點之間的邏輯關系、根據哪些有效信息調動知識,還可以增加哪些知識點作為答案……從而體會考點的考查形式和答案的組織規律,通過對比答案、查找失分點,反思自身差距(知識遺漏、能力缺陷)。教師還要對試題的難度進行靈活調整,使藝體生在每一次學習中意識到自己基本達到預期的目標,取得一定的收獲,增強信心,強化學習動機,才能保持熱情與沖勁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藝體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是較弱的,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和競爭的方式來激發他們的潛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小組合作傾聽他人觀點、激發思維動力,極易推動藝體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在小組合作和講評提示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及學習能力。例如,需要引導基礎較好的藝體生分析:和同學相比,哪些是大家基本掌握(平均得分率80%以上),而我比較薄弱的?哪些是大家得分率不高,我卻得了分的?想想得分原因是什么?和自己比,分類歸納整張試卷,得出自己的哪一部分知識掌握得好,哪些部分有很大問題,分析好與不好的原因。在分析的過程中,教師要告訴學生分析的意義和解決的方法:不難但是得分低的題,要在方法和表達上突破;會但是做錯了的題,要在習慣和思維上調整;經常都會錯的題,是知識或者能力的一個盲點,要重點解決……從而實現舉一反三的效果。在不斷地思考和訓練中,藝體生的能力也會逐步提高。
總之,藝體生的高考要“破局”,既要考慮到高考考查的大方向,又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穩中求進;既要孜孜追求對未來美好的夢想,又要精準地找到問題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以此實現高考的高效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