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敢
(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尚德中學,福建連江 350514)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各級政府財政收入不斷增加,對教育越來越重視,教育投入力度也不斷加大,為每一所重點中學配備天文臺或天象臺幾乎已經是標配了。福建省連江縣范圍內建有天文天象臺的學校就多達5所,其中我校地處偏遠農村。同時,據實地了解,絕大部分學校的天文天象臺淪為奢侈的擺設,而這無疑是對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與此同時,學生特別是農村地區的學生又極其需要、渴望天文科普知識。一方面,農村地區教育落后,學生知識面較狹窄,學生特別渴望參與學校的天文天象觀測活動,以拓展其知識面,鍛煉理論聯系實際的動手能力,提高地理實踐力。另一方面,廣大農村地區因教育落后迷信活動泛濫,極大地影響著民眾的身心健康,而天文科普恰恰是封建迷信的最大克星。由上所述,提高農村中學天文天象臺利用率刻不容緩。
絕大部分學校的天文天象臺利用率極低,不少學校的天象臺從未開展過活動,有的天象臺門鎖銹跡斑斑,無法打開,而里面更是灰塵滿地、蛛網密布,昂貴又脆弱的望遠鏡鏡面上霉斑令人心痛不已。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現象的出現呢?以地處農村的我校為例,筆者歸納了以下幾個原因。
安全責任就像一把利劍高懸于校方上空,是學校舉辦各種活動最重要的考量。而我們的天文觀測活動多安排在夜晚,又在全校最高的天文天象臺上,為了減少光污染,取得更好的觀測效果,提高活動質量,還得人為控制照明亮度。同時,每次組織活動為了有一定的影響力,參與人數還不能太少。人多、高、黑這三個原因,使得在學校天文天象臺開展活動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1]。
天文天象臺初期的基建投入、設備的購置等雖花費不菲,但對學校來說,在充裕的財政資金支持下問題不大,然而,后期的維護費用花的卻是學校珍貴的辦公經費。
相對于巨大的開展活動投入,校方效益在短期內難以見到效果。從學校角度來說,教學效益無疑擺在第一位,天文天象臺與教學方面聯系比較緊密的是地理科必修一《地球運動》這一章節的內容。本章節內容較抽象,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知識面。多參加天文天象臺的活動能極大地彌補農村學生這方面的短板。然而,農村學校學理科的學生偏多,在天文觀測中理科學生無論是動手能力還是理科理論基礎、對天文學的理解能力都比文科生要更出色,這就出現參加天文活動的多是不參加地理高考的理科生,學校從教學效益上考慮并不愿意給予更多支持。
天文天象臺活動的開展,對教師天文專業素養要求很高。理論方面,面對好奇心極強的高中生,想要開展好天文活動,就要做好面對他們各種天文學常識問題的準備。要求教師要隨時了解近期的天文天象,對肉眼可見的五大行星在天空的位置、每天的月相等能隨口道來;能熟悉四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常見較亮的恒星、星云等[2]。動手實踐能力方面對教師也是一大考驗,天文設備如望遠鏡的操作、簡單設備的更換、保養、維護無不考驗著原本教學任務就繁重、知識面較窄的農村教師。另外,教師還得具備一定的組織學生活動的能力,如與設備產商、各級天文組織、兄弟學校天文臺、各類參觀人員友好溝通的能力。
只靠學校的天文天象臺負責人來組織活動并同時保證活動安全有序進行,有一定的風險。因此,筆者建議聯合學校政教處、團委、學生會等共同組織活動。既能增加人手,也可加大活動的影響力,同時也能提高安全系數。另外,開展活動一定要提前做好安全預案,活動要有詳細的方案,如確定活動的時間、地點、人數。參與人員分工要明確,要有安全員、專門的器材管理人員,可安排一些志愿者等。當學生人數較多時,應分為若干個小組,并設小組長,便于安全管理。活動過程中,在觀看星象增長見識的同時,要不斷通過小組長強調安全注意事項,確保活動在安全有序的情況下進行。最后,活動結束后要安排專人清場,檢查是否有人員、物品遺漏在天文天象臺里。避免出現學生因要取回遺漏在里面的東西而攀爬天文天象臺,或未及時回收電線等物品導致發生其他意外安全事故。
只要學校看得到開展天文天象臺活動的效益,自然會加大經費方面的支持力度,從而保證天文天象臺的健康運轉。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效益:(1)提升天文天象臺的教學效益。教學方面與天文天象臺聯系緊密的有地理科必修一第一單元的《地球運動》這一章節和物理的萬有引力定律、開普勒定律這一部分。這兩部分內容都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加豐富的課外知識。這方面恰恰是農村學生最為欠缺的。(2)提高宣傳效益。在農村地區,天文天象臺并不多見,農村學生、家長都極其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加大學校天文天象臺的宣傳,多開展互動,多向社會開放,多向生源地的其他兄弟學校學生開放。作為一個特色、一個窗口宣傳學校,提升學校的整體形象。另外,還要加強現有已開展活動的宣傳力度,與時俱進,在開展活動的同時利用微信平臺,組織開展“××學校最美觀星人”“校園十佳天文攝影照片”等網絡評選活動,進一步提升學校影響力。
首先,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天文天象常識,最好能夠熟悉近期的重要天象,能隨口說出肉眼可見的五大行星運行規律、月相變化規律及四季星空常見的亮星等。而大學里只有地理系開設的《簡明天文學》有這個內容。這要求我們負責天文天象臺的地理教師要重溫課本知識,不斷學習。學校也可以組織教師定向培訓等。
其次,負責教師還應具備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除了能熟練操作天文望遠鏡等設備外,還應該會一些簡單的配件更換、保養甚至維修。
最后,負責教師還要有良好的溝通組織能力,能夠組織學生安全有序地活動,能夠和設備廠家技術人員、兄弟學校友人、各地各級天文愛好者進行友好而有效的溝通。這方面也需要學校支持負責教師報名參加各級天文學會、參加天文活動年會等。
農村中學天文天象臺活動的開展意義重大,只要我們能夠做到以上幾點,我們農村中學的天文天象臺一定能煥發生機、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成為校園內一道最靚麗、最吸引人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