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燕軍
(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zhèn)教育事務指導中心,廣東中山 528451)
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如何在英語學習的基礎階段對學生進行恰當?shù)挠⒄Z思維培養(yǎng),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思維定式,是一個值得我們英語教師深入研究的課題。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英語教師要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自主發(fā)展空間,使學生能夠在個體和合作的語言活動中發(fā)展語言和思維能力。英語教師要善于利用實物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真實或者接近真實的語言情境,將枯燥乏味的語言知識傳授化為生動有趣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師生在課堂上產生真實的語言交流、思維碰撞、情感互動。以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8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為例,授課教師為了增強語言活動的真實感,把香蕉、榨汁機、牛奶等材料拿到課堂上來,逐步呈現(xiàn)、講解banana milk shake的制作過程,語言活動真實自然。
Step1:看一看,呈現(xiàn)情境。教師播放視頻提問:1.Where' s the girl?(In the restaurant)2.What' s she doing ?(drinking)
Step2:猜一猜,進入情境。教師提問:1.What' s she drinking?(banana milk shake)2.What is banana milk shake make of ?(banana,milk, sugar, or yogurt)
Step3:做一做,體驗情境。教師以問題What do you need to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導入制作示范環(huán)節(jié),然后讓學生通過小組或同伴合作到講臺上動手制作,邊演示邊講解。
這種教學方式直觀生動,學生沉浸在濃厚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中,思維活躍,主動積極地用英語思考和表達,參加活動樂此不疲。
教材是英語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為教師開展思維靈活性培養(yǎng)提供了基本素材。教師必須研讀教材,吃透教材,做好教學設計,才能打造出精彩課堂,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思維寬度,提升學生思維的多元化,從而靈活運用語言。教學中可以設置開放性問題,訓練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避免思維角度單一而導致語言運用缺乏靈活性[1]。本單元How to make a special food or drink就是一個開放性的話題。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special day來聊聊自己的真實體驗,分享自己的favorite food or drink,實現(xiàn)真實的情感交流。
T:What is your favorite festival?
S:Spring Festival .
T:Why?
S:Because we are on vacation,my parents and relatives give me lucky money and we have a lot of food to eat .
T:Wow, very good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or drink?
S:Chicken soup ,my mother cooks .
T:Can you tell us how to make chicken soup?
S:...
在觀課中發(fā)現(xiàn),學生思路打開之后,個個都積極參與,爭相發(fā)言。由此而見,教材承載的文化內涵是豐富多彩的,只要教師在英語課上適當引導,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體驗、參與運用語言,就可以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思維定式。
中外文化差異、漢語和英語兩種不同語系的表達方式都會給英語學習者帶來思維和語言表達的障礙。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滲透跨文化教育,關注每一個教學細節(jié),讓學生及時了解、掌握漢語與英語在思維方式、語言表達上的不同之處,及時清除思維和表達的障礙。例如,在教學bathroom這一單詞時,由于教師沒有關注到中外文化的差異,許多學生都不了解bathroom包括了廁所的功能。當一位外國朋友問我們的學生Where' s the bathroom時,我們的學生就顯得非常迷茫,腦子里一直在尋找浴室,卻不知道別人問他廁所在哪里。許多學生也不知道在本單元中的Russian soup其實就是我們在西餐廳喝的羅宋湯。本單元里中外飲食文化的內涵是很豐富的。因此,英語教師必須重視每一個教學細節(jié)可能承載的文化背景知識,將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盡可能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細節(jié)中,讓學生增長見聞,以不斷豐富的文化知識儲備抵消英語思維障礙。
思維導圖以直觀的方式,將多重思維顯性化,符合大腦的運作模式和思維記憶的特性,有利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和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2]。將思維導圖應用在本單元2b Reading這一板塊的教學上,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強化記憶,較好地復習鞏固和掌握目標語言。在教學2b時僅僅讓學生read and numbers the pictures就直接進入2c回答問題的環(huán)節(jié),這樣的教學有點走馬觀花,效果不佳。在進入3b之前,授課教師借助思維導圖輔助教學,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授課教師指導學生與同伴合作,繪制以Thanksgiving為主題的思維導圖,以此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在繪制過程中,各小組根據(jù)文本內容,各抒己見,制作出不同風格、不同結構的思維導圖。在制作過程中,各成員間通過討論、協(xié)商確定方案,從而加深了對文本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語言輸出做了較為充分的準備。例如,有一個小組以中心詞Thanksgiving為樹干;時間關鍵詞fourth Thursday、November,地點關鍵詞United States、England,人物關鍵詞people、 first travelers,食 物 名 詞 a big meal、Turkey、bread、onion、salt、pepper、gravy,動詞及短語 put in a hot pot、cook、place on a large plate、cover、cut into pieces、eat為派生的若干樹枝制作成樹形思維導圖。在展示所制作的思維導圖的同時,向全班同學講述Thanksgiving的故事。
筆者在觀課中發(fā)現(xiàn),借助思維導圖復述教學內容后再讓學生回答2c的問題效果更好,學生在復述故事進行語言輸出活動時思路更清晰,語言更流暢,對所學內容掌握得更牢固。
教無定法,學無止境。英語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英語思維的培養(yǎng),結合學生和教材的特點,認真研究、改進教法,關注每個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努力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英語思維定式,為具備良好的英語交際能力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