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細珍 宋迎清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推進,高等院校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也在不斷的建立和完善。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已成為目前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和制度優化的新常態。
創新創業教育是順應時代的發展和我國教育改革的潮流而提出的全新教育理念,通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想、創新素養、創新創業能力來提升大學生創業活動的成功率,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式。創新創業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創新是創業的先決條件,有了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才能有創業的活動;而創業是創新的具體表現形式,通過創業將自身的創新理念和思維展示出來。創新側重于思維的開發、意識的培養,而創業教育則是側重于具體的創業能力和創業方法的教導,如何將創新的思想通過具體的行動轉化為現實。
地方本科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并不是說要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出色的創業人、集團老板,也不是純粹的教導學生如何成為成功的創業者,把創新創業的教育當成是技能與知識的鍛煉,而應當是把創新創業作為一種精神、一種思維、一種素養來培養。總的來說,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質應當是通過創新創業教育的方式來培養學生創新的思維能力和付諸行動的創業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健康的思維能力與行動能力,促進他們個性化的發展。
與應用型人才不同,本科院校通常更加側重于培養學術性、研究型的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培養的人才必須要能夠適應社會和相關專業領域的發展和變化。所以,地方本科院校在培養學校的學生時,既要注意育人的教育本質,同時還要立足于社會的發展和專業的發展,在培養人才時要采取創新創業教育的方式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學生建立自己獨特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形成社會需要的各種人才。
我國經濟在幾十年里取得了高速的發展,各種教育體系和人才選拔制度也在不斷的完善,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和不斷提高,過去的高等教育也在不斷對更多的人開放。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加與提高,這幾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我國高校的招生人數和每年輸送的畢業生人數也在節節攀升。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的數量雖然有大幅增加,但是教育的制度和水平的速度跟不上社會的發展速度,培養出的人才不能滿足日漸嚴格用人制度,社會依然缺少大量的優秀人才,一邊是招不到合適的人才,一邊是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崗位,因此造成了嚴重的人才浪費,加重了社會嚴峻的就業形勢。而創新創業教育在地方本科院校中能夠幫助正確引導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培養指出方向,實現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的無縫銜接,避免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技能在社會中沒有用處。建立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有助于學生在校時就對社會和今后的崗位有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擇業、就業、甚至創業,制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的發展,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影響著它的綜合國力。當前社會形勢下,人們越來越重視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鼓勵創新思維的發展和自主創業的就業方式。在這種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建立是時代的趨勢,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傳統的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工作中也是必然的結果。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才能更好的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才能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人力資源的保障,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有些地方的學校沒有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體系建立引起足夠的重視,雖然現在大學基本都有創業方面的指導和課程培訓,但是授課的老師也不一定有直接的創業經驗或者創業相關的資源,這就使得教師在教授相關課程時往往缺乏相應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相關的經驗與知識,而學校也習慣將比較空閑的教師安排兼任創新創業課程的代課老師,這就使得從業教師的課程完全缺乏專業性和說服力,不僅不能教育學生,還可能將他們引導向錯誤的發展方向。
目前國家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也就使得很多學校為了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人氣,會特意挑選具有創新思維能力和強大的實踐能力的學生,并且組織專門的教師團隊對其進行培養。但是這一行為最后一般只在學生取得了創業實踐的計劃、方案認可后便結束,因為學生在這一培養的過程中雖然建立了完善的創新思維能力,但是受限于學校有限的教學資源,創業實踐也只能停留在書面計劃上。目前學校對于創新創業教育資源、設施的缺乏會極大的影響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階段。
盡管很多的地方本科高校已經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了學生的必修課程中,并且也組織了比較可靠的教師隊伍,并積極置辦實踐教學所需要的設備。但是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銜接上卻沒有引起重視。課堂教學一般是多個班級一起在大教室進行講授,內容也基本圍繞相關的理念、思想、能力、方式方法來開展,但是缺少從各個相應的專業出發進行系統化、典型化的教學。還有的學校則是只需要學生提交一些創業意見、計劃、做一下簡單的調查報告就結束了。這些行為都會讓學生對于創新精神和創業實踐產生疏遠,不能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相關的實踐活動中,也就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實踐能力了。
地方院校應當把創新創業教育與學生所學專業的融合作為教育的目標,從社會的實際需求和經濟建設的發展要求出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鼓勵學生參與創新思維活動、創業實踐案例教學、社會實踐等方式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創新創業的精神與思維的重要性不亞于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地方本科院校的管理者和教育第一線的教師自身應當具備良好的創新創業意識,只有教師者具備了足夠的能力,才可能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才。因此學校在日常的管理中就要重視對教師的培養,通過培訓、講座、進修等方式提高教師團隊的實力,推動學生教育質量的提高。
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和教師成立相應的創新創業的社團和組織,這樣不僅能夠選出優秀的創新創業人才,還能夠在社團內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而社團通過各種發展和校園活動能夠對創新創業相關的知識和理念進行推廣,營造更加良好的校園創新創業教學的氛圍。
當前社會對于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同時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能夠推動學生進行不同的就業活動,有效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提高就業質量。因此,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建立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李夢菲.眾創時代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途徑探微[J].魅力中國,2017,(47):106.
[2]王長平,任國莉,李秀霞,等.“互聯網+”時代地方高校創新教育體系構建[J].科技創業月刊,2017,(16):43-44.
[3]常海峰,回婭冬.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24):79-80.
[4]王香蘭,晉穎,付正, 等.地方高校校企"協同育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7,(9):24-26.
[5]劉彩生.基于創新精神培育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業教育體系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6,(9):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