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再賓
曾聽過褚樹榮老師關于群文閱讀的一個講座,當時他談及給澳門的高中生上了一課,題為“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勸學’群文閱讀”。早前已聞群文閱讀教學,對此亦頗感興趣。褚老師的這一經(jīng)典課例,猶如明燈指引,使自己內心的嘗試欲望噴薄而出。于是就大膽設計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平時之教法,試著以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來執(zhí)教《誡子書》。
《誡子書》是一篇富含道德勸喻意味的家書。這是諸葛亮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信,因其文短意長,言辭懇切,成為后世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作為一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殷殷叮嚀之語令人喟嘆,教子誠摯之心使人起敬。在當下,物欲紛呈,塵世喧囂,有各種誘惑、各種干擾;對學生來說,一則如何做到篤志靜心,衷于學業(yè),二則如何體諒為父苦心,秉承優(yōu)良家訓,是個大課題。
在教學設計中。我特意選取了家訓家書典范《朱子家訓》和《傅雷家書》選段。從細讀《誡子書》出發(fā),貫連古今,帶領學生領略不同時代的不同家書家訓,通過“品讀”的方式賞析比較,理解家書所承載之厚重情懷。
教學片段截錄
……
群文鑒賞。(15分鐘)
師:古往今來,情真意實的家書家訓,燦若繁星,不勝枚舉,《誡子書》是經(jīng)典名篇。今天,老師還給大家?guī)砹恕吨熳蛹矣枴罚ü?jié)選)。出示PPT: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是一篇家教名著,文字通俗易懂,內容言簡意賅,對仗工整,朗朗上口,自問世以來,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jīng)”,清至民國年間一度成為童蒙必讀課本之一,成為家喻戶曉、流傳最廣的教子治家經(jīng)典家訓。
(指名學生讀此家訓)
師:相比于《誡子書》中,諸葛亮教育兒子靜以修身。此處文字,我們有怎樣的收獲。
(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
小組代表1:一日之計在于晨。歲月易逝,珍惜時光,整潔的不只是庭院,干凈的還有心靈,愉悅的是好心情和那無限的夢想激情。早起早睡,從小處細節(jié)處開始,一點一滴,才會成就不凡人生。
小組代表2:人能夠早起,那他一天就能多很多的時間出來,他的時間會寬裕,他的整個生活,整個一天的規(guī)畫就不會很凌亂。而曾國藩先生也講到,看一個家能不能興盛,可以看三個事情:第一,看子孫睡到幾點?第二個,看他子孫做不做家務?第三,看他的子孫讀不讀圣賢書?從這三點可以判斷出來。曾國藩先生對家道能不能興盛的判斷,剛好從這句話當中就有提到,“灑掃庭除”,這個就是做家務勤奮了。
小組代表3:凡是須有規(guī)劃,“預則立,不預則廢”。未雨綢繆,能使我們有長遠打算,不茍且于眼前瑣事,高瞻遠矚,思路決定出路。以我們學習為例,如若沒有事先計劃和安排,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則必手忙腳亂而收效甚差。
……
師:同學們獨到的見解,精彩的發(fā)言,使老師也獲益匪淺。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家書中的典范《傅雷家書》(節(jié)選)。出示PPT: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yǎng),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才不至于受傷……慢慢地你會養(yǎng)成另外一種心情去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后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
(指名學生,談談感受)
生:作為父親,傅雷在此段文中,通過對比、比喻的手法,委婉地告訴兒子,在成功和失敗面前,要保持內心的平衡,這樣才能使自己不斷成長。
師:無論是《誡子書》中的至理名言,還是《朱子家訓》的恬淡質樸,以及《傅雷家書》的對比比喻。都使我們感受到父親的濃濃愛子之意,款款教子之心。
課后反思
一堂精彩的閱讀教學課,僅僅停留在“單篇精讀”顯然還不夠,這樣會使閱讀教學技術化,會遮蔽學生的真實閱讀情形,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高級閱讀能力,無法滿足以“探究”為中心的學生大量信息閱讀。出色的語文老師就是出色的閱讀推銷員。為此,關于《誡子書》的群文教學就是一次大膽的開拓。重視真實生活中相關聯(lián)文章的閱讀策略,應成為我們課堂閱讀教學改革的方向。我們要擴大課堂閱讀的容量,嘗試群文閱讀:給人以魚→給人以漁→給人以魚塘。
(一)淺思群文閱讀之定義
歸納一下褚樹榮老師的說法,群文閱讀就是單位時間讀相互關聯(lián)的多個文本,關注文章的語言特點、結構特征、寫作方法、主題思想,通過在討論中梳理整合、拓展聯(lián)系、比較異同,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褚老師認為群文閱讀選取的文章應該是:既與教材相結合,又是學生關心、感興趣,內容上具有互補性的文本。
(二)明確群文閱讀的類型
欣賞一朵花,我們的時間是充足的,姿態(tài)是從容的。如果要觀賞一樹繁花,我們就有些目不暇接了。而單篇閱讀和群文閱讀就如同一朵花和一樹花。既然因為時間關系,我們沒有時間細賞,那我們可以選取幾種有特點的事物細致入微的觀賞。這幾個事物可以是同一個事物不同角度的觀察,也可以是不同時段的觀察;或者不同事物,尋找共同點和不同的地方……群文閱讀也是如此。
褚樹榮老師認為群文整合課的方式有:單元整合課、幾篇課文的整合課、和其他課程的整合課、課內課外的整合課。
(1)圍繞一個主題單元或話題的文本組合教學
以本堂課為例,旨在以關注群文的主題思想為主,《誡子書》的主題是諸葛亮訓導孩子以“靜”來處世為學;《朱子家訓》(節(jié)選)強調規(guī)勸后輩勤勉治家,未雨綢繆;《傅雷家書》(節(jié)選)是勉勵兒子以恬淡之心來直面成敗。三篇文章各有亮點,合在一起,建構起家書家訓的寬泛之面,三者主題互為補充,橫向呈現(xiàn)。
而褚樹榮老師的“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勸學’群文閱讀”,通過教學《勸學》引發(fā)學生對中國歷代勸學文化的思索,之后拓展學習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和柳永的《勸學文》,把主題從勸人學習提升到獲得教養(yǎng)。這樣一來,群文閱讀教學的主題就層層深入,結尾處提升,是縱向呈現(xiàn)。
(2)同一種風格或寫法的文本組合教學
對群文閱讀的教學,完全可以遵循教材編者的意圖,即我們可以把教材中一單元的看作是一組群文。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發(fā)散橫向思維,通過類比本單元群文相似風格或寫法來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如人教版八年級上第二單元的《藤野先生》教學中,為了凸顯作者對人物外貌描寫的傳神手法,可以預先教學本單元后兩篇文章《回憶我的母親》《列夫.托爾斯泰》中人物外貌描寫的段落,讓學生加以品讀辨析,在聯(lián)讀類比中拓寬閱讀視野,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3)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教學
曾經(jīng)執(zhí)教過《喂——出來》一文,選取紀錄片《家園》引入和結課,中間引導學生閱讀《未來世界》一書中的文字片段、圖本、數(shù)據(jù)等等,整堂課中學生在龐雜的材料中通過整合、思辨,悟出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這樣整合各種資料組合成一個共同話題,引導學生梳理自己的見解,客觀評價文本中提供的觀點,學生獲益頗多。
(三)尋找群文的閱讀方式
(1)利用默讀和瀏覽策略,發(fā)揮群文閱讀的優(yōu)勢
群文閱讀要區(qū)別于單篇閱讀。單篇閱讀更側重于精讀,而群文閱讀多采用默讀、瀏覽、邊讀邊思考、略讀的方式進行。像《喂——出來》的教學,沒有必要把過多精力放在體會、咀嚼、品味語言上。默讀、瀏覽,側重于信息處理。在教學中,要想鍛煉并且提升學生的默讀、瀏覽水平,課堂里提出方向明確的、高質量的探究性問題是關鍵。
(2)利用小組對話和討論策略,拓展群文閱讀的深度和廣度
群文閱讀,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小組合作、分組討論、分享對話等讀書會形式的學習,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討論要想成功,取決于三點:第一,討論的問題要開放,多面向,每個學生都可以有自己的角度,要有可參與性,每個學生都可以補充、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有話可說?!墩]子書》的課堂上,當問及讀完《朱子家訓》片段后的感悟時,知識儲備、閱讀視野、生活經(jīng)歷不同的學生都有自己的答案,這就是適合討論的問題。第二,師生討論、對話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作簡單的對與錯的判斷,而是充分鼓勵、引導、點撥、啟發(fā),給學生創(chuàng)造坦率、自由、富有探索性的氛圍。第三,學生需要具有一定的討論的技巧。在課堂上,學生善于傾聽,愿意分享觀點,思維不斷被激活。
(3)利用比較閱讀策略,發(fā)現(xiàn)群文閱讀恰切的教學路徑
“比較”是群閱讀用得最多的閱讀教學策略:橫向比較、縱向比較,比較相同點、比較不同點,比較內容方面的、比較表達形式方面的……“比較”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自已有所發(fā)現(xiàn)。從而大大提升學生深層次的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群文閱讀教學,是對教師駕馭教材、整合教材的智慧的挑戰(zhàn)。教師只有對教材進行深入解讀,深入地思考教材與學生的距離,才能有機結合課外文本,巧妙地為學生營造品讀與感悟、表達與爭鳴的氛圍。教師不能替代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能做的就是通過多呈現(xiàn)、廣篩選,激活學生的思維,點燃學生的情感,擦亮學生探究學習興趣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