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本秀
(江蘇省如皋市實驗初中,江蘇如皋 226500)
所謂聲勢就是指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能夠帶出聲響的人體動作。由于聲勢常常是與律動結合在一起的,因此聲勢律動才成為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式,在音樂教學中引入聲勢律動教學,最典型的是奧爾夫教學法,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而言,聲勢律動由于其操作簡單、節(jié)奏明快,因而成為音樂教師比較喜歡的教學方式之一。事實上,對聲勢律動在音樂教學中進行研究的成果并不少見,本文是筆者針對初中音樂教學對聲勢律動做出的一些基于實踐的理解,希望能對此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起到進一步的推動作用。
音樂教學離不開對音樂特征的基本理解,從學理角度來看,音樂特征可以進行無數(shù)條描述,但若通俗一點,從對音樂的一般理解來看,會發(fā)現(xiàn)聲勢律動才是其基本特征。音樂發(fā)展的過程中,既有廟堂之高的雅樂,也有江湖之遠的俗樂,對于普通百姓而言,伴隨著聲勢律動的俗樂往往更符合需要。時代發(fā)展到今天,音樂或已經無雅俗之分,但聲勢律動卻與音樂如影隨形,因而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借助于聲勢律動來助力音樂教學,實際上也是水到渠成之事[1]。
說聲勢律動是音樂特征的基本體現(xiàn),還因為當前的音樂教學有著一個基本指向,那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最終體現(xiàn),應當是學生帶著對音樂的感受去看待生活,又或者是在生活中遇到音樂時能夠有所體現(xiàn),從這個角度來看,聲勢律動幾乎就是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最基本的體現(xiàn)。早前有研究者指出,聲勢律動的本質意義在于其是以“人體樂器”演奏音樂,其不需要借助于任何外在的樂器,也不需要有高難度、很復雜的演奏技巧,聲勢律動就是以最簡單的肢體動作來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因而幾乎每個學生都可以輕松地參與,在這種參與中,學生的音樂潛能就有機會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很顯然,對于初中音樂教學而言,沒有什么比這樣的情形更令人可喜了。
當然,聲勢律動不大可能是學生未經音樂教育而產生的動作,盡管學生多多少少天然具有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進行聲勢表達的本能,但只有經過科學合理的音樂教育,并在此過程中滲透聲勢律動的技巧,學生才有可能更好地利用聲勢來表達律動的音樂,從而實現(xiàn)音樂感受能力與素養(yǎng)的提升。
我們關注聲勢律動,主要關注的是聲勢律動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具體運用。當我們視聲勢律動為音樂學習的基本選擇時,其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運用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要關注聲勢律動的前提條件。聲勢律動并不只是自然行為,有效的聲勢行動應當是學生的手腳或者其他部位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而表現(xiàn)出來的放松、自然的、具有連貫性的節(jié)律性運動。有人說聲勢律動應當具有舞蹈的意蘊,筆者以為這樣的比喻是恰當?shù)模驗樵诮虒W的語境里,只有在全身各個部位協(xié)調作用下的聲勢才具有體現(xiàn)音樂律動的作用,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聲勢律動水平,就是要讓學生在用聲勢表達音樂律動的時候,能夠流暢自然、準確銜接(比如同一段旋律中,分別用手和腳表示這種節(jié)奏時,手腳的同時運用或銜接就很重要)。同時,聲勢所表現(xiàn)出來的聲音的音量、音調也很重要,聲勢律動不只強調聲勢節(jié)奏與音樂的合拍,也強調用適當?shù)囊袅勘憩F(xiàn)旋律,這些都是聲勢律動的前提[2]。
第二,要引導學生實現(xiàn)聲勢與律動的巧妙結合。聲勢律動既可以視作整體概念,也可以視作有著相互聯(lián)系的兩個概念的組合,對于后者理解而言,聲勢只有具備了律動的意蘊,才能彰顯其對音樂體現(xiàn)的作用。這里可以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分兩步教學:第一步是基于簡單或學生熟悉的音樂如《青春舞曲》等,培養(yǎng)學生基于音樂直覺而關注聲勢的意識,進而培養(yǎng)學生用聲勢表達音樂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形成對于學生來說,可能具有一定的直覺性,但聲勢原本就來源于人對音樂的最直接的感知,因而這樣的教學策略應當是自然且有效的。第二步是換用其他的節(jié)奏明快、旋律明顯的音樂,培養(yǎng)學生用聲勢表達的能力,這一步是上一步形成的能力的遷移與拓展,這個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主要是幫助學生去體驗、把握音樂節(jié)奏,并尋找有效的表達方法,這些方法的正確使用,往往體現(xiàn)著聲勢律動的運用水平。這兩步相輔相成,可以充分體現(xiàn)聲勢律動在音樂學習中的作用。
第三,要在陌生音樂情境中借助聲勢律動感受音樂意蘊。聲勢律動之于音樂學習的最大價值在于,在陌生的音樂情境中,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聲勢律動去感受陌生音樂的節(jié)奏,從而更好地把握音樂的表現(xiàn)能力。這就意味著聲勢律動在新的音樂窗口的學習中可以發(fā)揮作用。對于初中生而言,筆者常常給出的是自編的節(jié)奏明快的音樂片段,讓學生傾聽后借助于聲勢去表示其中的律動節(jié)奏,待學生達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再給學生提供一些比較經典的音樂,讓學生在聲勢律動中感受音樂意蘊,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一步實際上是強調學生在非教師指導下所形成的聲勢律動能力的運用,對于初中學生而言,這一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音樂感知能力,從而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
聲勢律動本身就是基于音樂發(fā)展過程中人的自然行為而生成的一種教學方式,從這個角度講,聲勢律動與學生的音樂學習自覺之間應當存在著一定的關系。
筆者認為,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努力基于聲勢律動去實施音樂教學,并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以聲勢律動表現(xiàn)、感受音樂節(jié)奏與魅力,是可以實現(xiàn)學生與音樂的進一步融合的,這種融合是學生真正走進音樂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形成音樂核心素養(yǎng)。因為聲勢律動一旦成為學生的學習自覺,就意味著音樂可以自然激活學生運用聲勢律動感受音樂的直覺,這顯然是音樂學習的一種境界。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聲勢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或可遵循兩個步驟:一是先讓學生接觸節(jié)奏性強的音樂,這樣更容易讓學生有一種直覺性的動作出來,從而表現(xiàn)出聲勢律動的意味;二是待學生的聲勢律動的直覺較好之后,再以一些經典的音樂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一邊體味音樂中的節(jié)奏,一邊用自己的動作去表現(xiàn)這種節(jié)奏。這一步驟要求與上面提到的兩步教學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不同之處主要在于這樣的步驟設計,更多的是以教學策略的形式存在的,是面向教師的教學而提出的要求。
總之,初中音樂教學中,聲勢律動有著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不僅能促進學生音樂知識的構建,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宮沛沛.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教師,2016,(S1):47.
[2] 魏曉.“聲勢”在奧爾夫體態(tài)律動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音樂,2016,(1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