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立峰
校園文化指的是與學習型學校相對應的以學習為基本特征的文化,是學校圍繞學習而長期形成的對待學習的態度、習慣、規范和效果的總和。學校學習文化是學校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的一種存在形式和文化實在,屬于學校文化的亞文化。在支撐學校師生成長的學校文化特質中,學習文化是核心力量,是學校師生始終保持不斷學習的狀態、始終以學習促進創新、淘汰陳舊和落后、保持開放與進取的動力。學校學習文化是一種理念,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境界,可以說,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文化,它是一種無形的強大的教育力量。
一般地說,學校學習文化具有兩大主功能。一是知識育人功能。學習成為一種文化后,必然激勵廣大師生更廣泛地汲取人類各種知識,不僅要汲取書本知識,更要汲取大量的社會知識,通過對知識的廣泛汲取和積累,廣大師生就能不斷地充實自己,使自己逐步成為“學習型”人才,最終依靠知識,發揮出自己的聰明睿智,潛心教書育人,成為國家有用之人。二是人文熏陶功能。學習成為一種文化后,必然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并構成師生潛在的、規范的學習內容,這樣,廣大師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健康的精神營養,得到人文熏陶、心靈凈化和人格的不斷完善,促使自覺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使自己在直面人生的時候,積極向上,樂于進取。
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什么?就是教書育人,就是要使學生和教師的生命主體都得到發展,尤其要使廣大青少年逐步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這一根本任務,除了傳統的教育教學途徑和手段,現代教育還有很多創新途徑和手段。學校學習文化是學校師生生命成長中的核心力量,學習上升到“文化”的層面,學校就擁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濃厚的學習氛圍,學習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積累的過程,而是思想升華的過程,在學校學習文化的影響下,廣大師生也就增強了自覺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從而產生出強大的教育推動力。簡言之,構建學校學習文化可以產生學校的學習力,產生學習力就會增強文化力,增強文化力就會推動教育力,推動了教育力就會激活各類教育實踐活動,從而加速師生生命成長。
文學作為一種審美意識形態一直是人類文化與人類精神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總是在字里行間滲透人類最美好的思想情感,以豐富的詩意與情意對人的心靈進行潛移默化的陶冶,對人類精神領域進行凈化、升華和拓展。任何一個民族最優秀的文化都是依托文學的形式得以傳承下來的,要真正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自然離不開文學閱讀。文學經典是民族與世界、古代與現代思想文化的寶庫,構建學校學習文化,其內容和形式很多,但讓教師和學生閱讀文學經典是不可或缺的一項。
文學經典在學校的閱讀情況不容樂觀。許多教師和學生未完整地閱讀過一部文學經典,對名家經典的了解,僅限于語文教材中所提到的那一些,他們知道托爾斯泰、莎士比亞、海明威,也知道《紅樓夢》《悲慘世界》,卻僅僅是把這些作為文學常識來識記的,用來應付考試的。文學經典的閱讀被冷落的原因除了應試教育思想干擾外,還與當代的傳媒有關。網絡時代,媒體迅速發展,快餐文化盛行,文化泡沫泛濫,各種適于耳目之娛的東西充斥市場,這些因素致使教師和學生難能靜下心來閱讀經典。學校學習文化的建設中,需要審視這種閱讀狀況,營造經典閱讀的氛圍,讓教師和學生閱讀文學經典。文學經典里的內容頗具廣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無所不包。文學經典的閱讀可以提升道德境界,可以培養審美情趣,可以啟迪人生智慧,可以豐富文化底蘊。德國教育家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絕非是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卞X理群教授認為教育要為學生打好兩個底子,即“終身學習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打好“精神的底子”就是為了“立人”,就是為了“在他們長大后,真正面對社會與人生時,就能以從小奠定的內在生命中強大的光明面,來抗拒外在與內在的黑暗”。這就是經典閱讀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