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惟境
教育在學生的學習階段和社會的未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把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語文課堂,不僅順應了我國教育改革的歷史潮流,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深刻地理解古人的智慧和成就,以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內容,這對于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語文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科之一,在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和語言能力的提高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高中語文教學歷來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高中語文教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讓學生了解和理解我國古代哲學家的精神,可以更好的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也可以豐富教學的內容,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2.1 傳統文化滲透不夠深入。通過筆者的觀察,大多數高中教師都有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教學中的意識,這是個好兆頭,但還不夠。大多數高中教師只要求學生在不挖掘文化內涵的情況下,記住課本中的古文和古詩。傳統文化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對傳統文化的研究,使學生了解相關作品,從而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形成思想共鳴,吸收精神食糧。然而,目前教師僅教授古詩詞的翻譯方法和相關基礎知識,無法解釋古詩詞中蘊涵的思想感情。教師進行傳統文化的教學的缺失是一個重大問題。
2.2 過于依賴書本的內容。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是一些詩詞歌賦以及文言文,然而,學生在學習和理解古詩詞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他們很少思考和理解課文的內容,而是依靠參考書看講解。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也是通過書本來講解,缺乏發散性思維,這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維過程較少,沒有真正地理解其中的內涵,從而導致缺乏主動性思考的過程。因此,古文所傳達的價值觀并沒有真正體現出來,學生理解傳統文化的能力無法充分發揮。
3.1 深入解析教材內容。高中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是許多專家認真考慮的結果,每一篇文章都要考慮到作品的思想文化和審美內涵,值得進一步挖掘。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對每一篇文章的傳統文化內涵進行深入的挖掘。在教學過程中,對基礎知識的解讀是非常重要的,但傳統文化觀念、文化傳承、文化教育所包含的內容是不可忽視的。通過古文,讓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民族心理、價值觀和文化觀念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在談到《師說》一文時,學生可以理解我國傳統文化所倡導的優良傳統,即學生向教師學習,尊重教師的教學。在《鴻門宴》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地解釋當時的背景和相關的歷史事件,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審美意義和民族文化的精神,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歷史,形成開闊的歷史觀。
3.2 發散“知人論世”的思維方法。“知人論世”是出自《孟子》的《萬章章句下》,孟子的意圖是在閱讀文學作品時探索如何把握作者的思想和經驗。要理解文學作品,首先要深刻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經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因為每一部作品的創作都與作者當時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你需要了解一部作品來理解作者的思想,這種方法是有效的。高中教學需要樹立“知人論世”的古文理解觀念,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進入作品,進入作者和傳統文化。在李清照的《醉花陰》中,應重視宋代女詞人,在她的人生歷程中,分析她不同的人生階段和情感狀態。然后,在作品中體會作者的經歷和情緒在每個時期的變化。從幸福快樂的童年,婚姻到破舊的分手,只有深刻理解她,才能把握作品中蘊含的傳統文化觀念的內涵。
3.3 拓展閱讀,讓傳統文化融入生活。高中語文教材中的一些作品是優秀的代表,但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除了寫作,還有許多不朽的經典。因此,高中教師可以拓展經典,讓傳統文化走出課堂。成為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教材中的經典作品為出發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閱讀相關作品的欲望。在這些經典作品中,我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詳細、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真正的傳統文化精神在學習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養料。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和文化遺產具有直接的積極意義。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對如何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同時,要解決好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在塑造學生個性和世界觀方面的積極作用,使學生能夠同時具備更好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