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群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東沙湖學校,江蘇蘇州 215000 )
所謂情感教育,指的是教師以美文為情感教學的憑借,教師動之以情,學生會之以情,讓學生深度解讀文本、情感得到升華的教學方式。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都是名篇佳作,文質兼美,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審美情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傳授學生豐富的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通過情感教育點燃學生的閱讀激情,讓學生接受素質教育,從而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1]。
在指導學生解讀文本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在幫助學生答疑解惑的過程中,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接受情感熏陶,提升學生的情感意識。在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情感,這也是語文學科的魅力所在,而教師就要從學生的疑惑切入,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感悟情感,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質。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江雪》這首古詩的時候,教師就從學生的疑惑入手,讓學生深入古詩,感悟古詩中的豐富情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進行初步感知,并且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的見解或者疑惑。而在初步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有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這個老翁為什么要去釣魚呢?”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大家議論紛紛,有各種猜測。而為了引導學生正確解讀古詩內容以及情感,教師具體的做法是教師將《題秋江獨釣圖》展示出來,讓學生在觀察畫面的過程中結合作者的生平解讀古詩,讓學生認識到當時的詩人參與了革新運動,但是慘遭失敗而被貶為永州司馬,心底自然充滿了無比的壓抑和孤寂,而學生們在了解了這些知識之后就能很好地體會詩人的心境,感悟古詩的情感——柳宗元是借描寫山水景物,歌詠隱居的漁翁,來巧妙地表達自己不愿與當權者同流合污的內心世界。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從學生的疑惑入手,引導學生關注古詩的作者生平以及創作背景,讓學生深入體會古詩中的情感。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輕松把握文本情感,從而實現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目標,同時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度解讀。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錄音、幻燈、掛圖等方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情境中,獲得屬于自己的深刻感受,提高教學效率。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強,在學習一些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較遠的文章的時候,體驗文中的情感總會出現一些困難,而教師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學習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草原》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通過多媒體課件,加上朗讀錄音的方式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感悟文本情感,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內容,讓學生獲得初步體驗,而由于學生們對于草原的認識不夠深刻,所以在解讀文本的時候只停留在文字表面。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將關于草原的資料制作成課件,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展示,讓學生在具象的感知中獲得深刻的體會。當栩栩如生的畫面展現在學生們面前的時候,大家的情感一下子被激活了,充滿著詩情畫意的草原,深深地吸引著學生。而就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情感朗讀,而在學生試著朗讀之后,教師為學生播放了這篇課文的朗讀錄音,讓學生在邊看邊聽的過程中入景入情,在豐富的想象中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文本情境,讓學生在情景交融的過程中得到感官的享受,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從而感受文本中草原之美,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小學語文教學把握情感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反復閱讀,認真體會[2]。而在以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忽略朗讀的重要性,為學生預留的朗讀時間過少或者幾乎沒有朗讀的時間。這樣的做法顯然是錯誤的,作為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反復朗讀,讓學生在多元誦讀的過程中培養語感,體驗情感, 讓學生真正體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海底世界》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采用了這樣的教學方法?!逗5资澜纭返膬热萆鷦有蜗?,這樣的內容非常受小學生的喜歡,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為了讓學生深入體會文本的情感,教師為學生播放了優美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感染中朗讀文本中的精彩描寫語句,激發學生對大海的熱愛之情。而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文本的認識:“同學們,看得出來大家對文本的內容非常喜歡,大家在朗讀句子的時候也表現得非常好,那么,我們要開展一次小小的比賽,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朗讀表演?!边@樣學生的積極性更高了,大家充分準備,反復朗讀,讓自己的情感認識得到升華。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抓住語言優美的文本引導學生進行多元誦讀,讓學生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體會文本情感,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朗讀教學是語文學習的基本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感能力,也能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提高。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應該是逐漸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讓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作為語文教師,要注重深挖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讓學生走進文本深度體會。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們能夠接受情感的熏陶,升華學生的精神追求,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桂花雨》這篇文章時,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文本的情感,而采用的方法就是抓住文本中的情感元素進行體會。在這篇文本的學習中教師主要抓住文本中“搖桂花”一節進行重點教學,教師設計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桂花都是一樣的,為什么在文本中母親說外地的桂花沒有自己家鄉的桂花香呢?”這樣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深入思考,通過學生們的交流,大家形成這樣的認識:桂花是沒有區別的,但是文本中母親的情感卻是不一樣的,家鄉的桂花寄托著母親深深的思念,在母親的記憶中是最香最美的。這樣通過深入挖掘文本內涵,讓學生輕松解決教學的難點。
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那些情感美文的時候要注重深挖其中的情感元素,幫助學生深刻解讀文本內涵,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文本中豐富的情感,升華學生的認識,健全學生的人格。
總而言之,情感教學讓語文課堂更具活力,是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教學方式,教師要注重優化教學方法,讓學生走進文本,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元素,激活學生情感共鳴,讓情感教育點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