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潔,韓 娜
(1.北京市通州區婦幼保健院信息資料科;2.產科,北京 通州 101100)
我國相繼出臺“雙獨二孩”“單獨二孩”政策后,2016年1月1日起國家進一步放寬了生育條件,實行“全面兩孩”政策,即一對夫妻可以生育兩個孩子。隨著二胎政策調整,越來越多的家庭有意愿生育二胎[1],激增的醫療保健需求給醫療行業,特別是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兒科等??漆t院帶來了新的挑戰。分析通州地區戶籍孕產婦妊娠特征及妊娠結局,政府部門不僅可以提前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保障婦女和兒童的醫療需求,還可以減少妊娠婦女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為此,本文依托北京市婦幼信息系統對本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的圍產保健登記數據進行整理,回顧性分析通州本地戶籍人口妊娠婦女的基本特征,探討經產婦與初產婦在孕產保健、妊娠結局等方面的差異,為完善通州區戶籍婦女的孕產保健提供科學依據。
研究對象為在通州區2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的通州區戶籍的孕產婦(妊娠滿28周及以上),數據來源于北京市婦幼保健信息系統平臺,本研究匯總了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管理上報的本市戶籍圍產保健登記個案卡,從而對其管理的孕產婦的妊娠特點進行回顧性分析,信息包括:人口社會學、孕期情況和保健、孕產婦系統管理情況、妊娠結局等。收集的信息經每季度進行質控,未發現漏報孕產婦。圍產保健登記卡資料真實可靠,無漏報。
本研究對象的妊娠結局以1981年全國圍產醫學學術會推薦采用的“圍產期”進行定義,即以妊娠滿28周(胎兒或新生兒出生體重≥1 000g)的妊娠婦女發生的妊娠結局為標準,28周以前發生的流產、其他原因終止妊娠的孕產婦不納入本研究。妊娠結局指標主要包括分娩方式、死胎死產、巨大兒、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等。

本地區管理通州區戶籍孕產婦(妊娠滿28周及以上)12 385例,根據“產次”將其分為初產婦組與經產婦組,其中初產婦組6 514例,占分娩總人數52.596%,高齡初產婦(妊娠年齡≥35歲)357例,占初產婦的5.481%;經產婦組5 871例,占分娩總人數47.404%,高齡經產婦(妊娠年齡≥35歲)4 377例,占經產婦的74.553%;出生新生兒總數為12 560例,其中活產12 527例,死胎死產33例。
2017年通州地區孕產婦妊娠年齡多為小于35歲的婦女,占分娩總人數的85.055%(10 534/12 385)。初產婦組妊娠平均年齡(28.042±3.556)歲,經產婦組妊娠平均年齡(31.841±3.891)歲,兩組在妊娠年齡上存在統計學差異(t=56.506,P<0.001);初產婦組與經產婦組在受教育程度、工作狀況、分娩機構的選擇、有無高危因素等方面均存在差異,經產婦組妊娠年齡、孕前BMI均高于初產婦,其分娩孕周低于初產婦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但在早檢孕周<13周、產檢次數≥5次、產后訪視及孕產婦系統管理方面無差異(均P>0.05),見表1。
在高危因素方面,經產婦前五位高危因素分別是瘢痕子宮、高齡(預產期≥35歲)、妊娠期糖尿病、貧血、甲狀腺功能異常。其中,經產婦組在瘢痕子宮、高齡(預產期≥35歲)、妊娠期糖尿病、貧血均高于初產婦組,甲狀腺功能異常比例顯著低于初產婦組,具有統計學差異(均P<0.05),見表2。

Table 1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ternal health care features between primipara group


項目初產婦組(n=6 514)經產婦組(n=5 871)χ2/tP妊娠年齡(歲)968.422<0.001 <356 157(94.519)4 377(74.553) ≥35357(5.481)1 494(25.447)受教育程度717.094<0.001 大專以下1 214(18.637)2 378(40.504) 大專及以上5 300(81.363)3 493(59.496)工作狀況79.012<0.001 有5 700(87.504)4 800(81.758) 無814(12.496)1 071(18.242)分娩機構所在區縣136.677<0.001 本區4 443(68.207)4 555(77.585) 外區2 071(31.793)1 316(22.415)高危因素610.990<0.001 有4 369(67.071)5 052(86.050) 無2145(32.929)819(13.950)產后訪視0.0630.801 有6 385(98.020)5 751(97.956) 無129(1.980)120(2.044)孕產婦系統管理*0.6780.410 是6 391(98.112)5 748(97.905) 否123(1.888)123(2.095)早檢孕周<13周0.4280.513 是6 501(99.800)5 856(99.745) 否13(0.200)15(0.255)產檢次數≥5次0.0001.000 是6 510(99.939)5 868(99.949) 否4(0.061)3(0.051)分娩孕周(周)39.127±1.76338.676±1.46715.357<0.001孕前BMI(kg/m2)22.143±3.55023.301±3.66517.821<0.001
注:*指按系統管理程序要求,從妊娠至產后28內有過孕早期產前檢查、至少5次產前檢查、新法接生和產后訪視的產婦。

表2 兩組產婦高危因素比較[n(%)]
2017年通州區出生新生兒總數共12 560例,其中活產總數為12 527例,死胎死產33例。初產婦組所生新生兒占比52.826%(6 635/12 560),經產婦組所生新生兒占比47.174%(5 925/12 560)。經產婦組的剖宮產率顯著高于初產婦組;初產婦組順產及其所生新生兒發生死胎死產和低出生體重的比例顯著高于經產婦組(均P<0.05);兩組巨大兒、早產兒比例無顯著差異(均P>0.05),見表3。
表3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與新生兒情況比較[n(%)]
Table 3 Comparison of birth patterns and neonatal conditions between two groups[n(%)]

通州地區產婦人均生育數為1.01,接近《中國統計年鑒2016》公布的2015年全國總和生育數1.05。余琳等[1]于2015年對北京地區15家醫院經產婦進行了系統整群抽樣調查研究,選取了北京市15家醫院2013年1至6月分娩產婦為研究對象,提出北京地區經產婦當時未占據分娩人數的主導,比例占同期分娩的21.12%。本資料顯示北京市通州地區2017年妊娠婦女中經產婦占同期分娩人數的47.4%,經產婦與初產婦基本持平,略低于初產婦。分析原因可能與我國計劃生育政策逐步放開有關,特別是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兩孩”政策實施的關系密切。此外,經產婦具有高齡、大專以下學歷、無工作、有高危因素等特征,且有意愿在通州區的助產機構分娩,在妊娠年齡上,本地區妊娠婦女多為小于35歲的婦女占比85.055%,但在年齡結構上,經產婦高齡人群(≥35歲)顯著高于初產婦,這部分人群更有意愿再生育,很可能是在“全面兩孩”政策的刺激下趕在生理生育期結束前努力“搶生”第二個孩子。
經產婦高危因素前五位從高到低順位分別為瘢痕子宮、高齡(預產期≥35歲)、妊娠期糖尿病、貧血、甲狀腺功能異常。經產婦具有年齡高、機體功能減退等特點,高齡孕產婦其妊娠合并癥、不良結局的相關風險也隨之增加,這與有關文獻報道一致[2-3]。經產婦發生瘢痕子宮需要結合初次的分娩方式,這與前些年剖宮產率居高不下密不可分[4]。有文獻報道“全面兩孩”政策調整后,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產婦的比例增加,高齡人群中更是增加明顯[5]。
經產婦是妊娠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壓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多次分娩的經產婦,體質量及年齡的增加也是產婦發生血糖水平異常的危險因素[6-7],可造成其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分泌及胰島素受體異常等。本資料中經產婦貧血的發生率高于初產婦,這可能與多次妊娠會導致孕婦體內鐵的儲備量下降,重復妊娠可能會導致貧血[8]。盧雪玲等[9]研究發現年齡>30歲的妊娠產婦可能更容易發生妊娠期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在本資料中初產婦甲狀腺功能異常顯著高于經產婦,其原因有待后續研究明確。
經產婦巨大兒發生率高于初產婦存在一定爭議,通州地區經產婦的巨大兒發生率雖高于初產婦,但無顯著差異(P>0.05)。胎動是胎兒存活的良好標志,是世界公認的孕婦自我監護手段之一[10]。胎動異常,及時就診,可能挽救胎兒生命。本研究中,初產婦組死胎死產發生率顯著高于經產婦組(P<0.05),這可能與經產婦有妊娠經驗相關,再一次妊娠強化了其孕期保健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提示孕產期保健需識別孕婦身份,針對初產婦人群加強胎動相關孕期保健知識。
引起低出生體重兒的原因非常復雜,而且往往多因一果,文獻中報道多分為孕前、孕期、社會環境及人口學等因素[11]。本資料中經產婦低出生體重發生率低于初產婦(P<0.05),這可能與本資料經產婦組孕前BMI顯著高于初產婦組有關,孕前體重反映母親的營養狀況;另一方面,職業與低出生體重發生的關系報道不一,考慮初產婦尤其是職場女性,對形體要求較高,主觀上刻意控制飲食,此觀點需進一步對人群進行調查,有待證實。
在“全面兩孩”政策調整的情況下,加強通州地區育齡婦女相關生育知識的宣傳和抓好產科醫療服務水平,加大對婦幼保健人員和設備投入力度,需要引起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的高度重視,提前開展調查研究,制定出有效的應對方案。同時,針對本地區妊娠婦女的特點,對于逐漸增加的經產婦人群,建議進行統一、規范且完善的臨床管理。經產婦比例應引起產科醫師的重視,在孕產期應注重其基礎疾病的排查,有條件的助產醫院可設置“二胎門診”,孕早期指導其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孕中晚期關注其產前診斷結果及超聲影像學結果,及時發現并積極治療妊娠并發癥及合并癥,盡可能最大程度地改善母兒結局。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提供孕期追訪、高危管理、產后訪視等保健服務時,建議依據孕產婦的身份有針對性地提供孕期指導。針對經產婦人群,重點宣傳瘢痕子宮、高齡等相關知識,加強營養指導,預防妊娠期糖尿病、貧血的發生;針對初產婦人群,重點加強孕期自我監管的能力,如控制體重、胎動計數等。
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經產婦群體在生育群體中的比例可能會越來越高,經產婦的生育健康問題值得醫療保健機構關注,尤其是助產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機構需積極應對,針對經產婦孕產保健的特征,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保障母嬰安全,切實幫助那些希望生育二孩的高齡女性,為其孕育健康寶寶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