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玲
(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南村鄉中心小學,江西 撫州344300)
就如今的小學教學而言,人們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的實施,所以,教師應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組織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這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另外,教師還應該充分意識到課外閱讀指導在推動學生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并在完成教材知識的教學后,拓展學生的思維。此外,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而且還能夠提高他們的閱讀與自學能力,從而有助于推動所有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本身的指導作用,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由于小學生的心智尚未發展到成熟階段,他們的認知水平仍然較低,因此,在實際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們往往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基于此,教師應該積極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指導學生,不要一味地進行講解,并將自己的思想強行灌輸給學生。另外,為小學生營造良好閱讀氛圍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充分了解小學生的特點,由于他們在閱讀時難以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再加上教學任務越來越多,進而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1]。所以,要想確保課外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就應該要求教師注重激發小學生的閱讀熱情以及閱讀方法的指導,大力組織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切實將課外閱讀教學付諸于實踐,從而全面落實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除此之外,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形式也較多,例如:課外閱讀知識競賽、擂臺賽等。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觀潮》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描述,或者是以擂臺賽的方式來搶答大潮到來時與退潮的景象,以此來引導學生學會正確把握文章的細節部分。為此,教師既減輕了學生的閱讀負擔,同時還讓他們深深地體會到了大潮的洶涌澎湃之美,從而有效地激發出了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積極性。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方法的探究與創新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議題,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新課改的基本要求,并與各個年齡段小學生的閱讀心理相結合來構建不同功能的指導課程,以此來提升他們的閱讀水平,從而有助于促進課外閱讀的全面有效開展。另外,就低年級段的小學生而言,應該將標注拼音的寓言童話故事和兒歌作為其課外閱讀內容。就高年級段的小學生而言,應該將成語故事、科普期刊以及名著等作為其課外閱讀內容[2]。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在固定的時間內開展閱讀指導課、分享課與辯論課等,目的是為了提升其整體閱讀水平。在開展閱讀指導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與小學生一起分析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同時教授學生正確使用工具書,為每名小學生構建有針對性的閱讀方案。在開展閱讀分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講述自己的閱讀收獲,或者是向其他學生推薦自己閱讀的讀物,以此來符合不同學生的需求。在開展閱讀辯論課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課外知識競賽或專題討論會,以此來推動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外閱讀除了包含讀書活動,還應該涉及到感知、記憶、思維等相關的心智活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針對小學生構建明確的課外閱讀目標,大力組織開展閱讀實踐活動,采取交流、競賽的形式來開展閱讀活動,以此來激發小學生的閱讀熱情,從而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水平。首先,故事導入,現身說法。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小學生收集與讀書相關的名人典故,比方說,朱元璋放牛讀書等,讓小學生通過閱讀受到啟發,并產生一種與書籍為友的欲望。另外,教師也可以將自己兒時讀書的故事講述給小學生,或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閱讀感受,進而促使他們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其次,培養習慣,高效閱讀。鼓勵小學生充分利用課后時間來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方說,開展“讀書會”活動,為其構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基于此種寬松愉悅的閱讀氛圍,一定會推動課外閱讀邁向新臺階。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助于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還與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標的基本要求相符合。所以,在實際開展閱讀教學時,語文教師應該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引起重視,切實實現學生的創新發展,激發他們的閱讀積極性,擴大其閱讀視野,從而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