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重慶市墊江縣實驗小學 重慶 408300)
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常常以教師示范、學生臨摹為主,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難以讓學生快樂主動地進入學習狀態,難以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那怎樣讓孩子以快樂的心理參加到美術課堂教學中來呢?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嘗試:
課堂氛圍是師生共同在課堂上創造的心理和環境氛圍。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增進師生的情感交流,產生更多的師生互動,學生愿意更多地表達自己。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注重教師語言,讓學生樂于傾聽。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教師的教學語言尤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精煉、幽默的語言,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傾聽,主動思考,使課堂氛圍輕松活躍。如此周而復始地循環,從而徹底消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焦慮感和疲倦感,在老師愉快教態感染下做學習的主人,滿懷信心地用快樂、向上的心態接受美的教育。
教學方式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橋梁,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而不厭、樂而不散,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飽滿的學習熱情,就必須要采用靈活多樣并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使學生以快樂的心態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注重興趣激發,讓學生樂于學習;注重教法多樣,讓學生樂于動手,比如音樂激趣、故事激趣、活動激趣、讓學生樂于動手。
在課堂中模擬一些社會活動,可以使學生在情景中發現與美術有關的問題,在活動中將知識與技能相貫通,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也能更積極的參與課堂。例如在教學《老師您好》(湘教版三年級上冊)一課時,在教學內容完成之后,結合教師節的來臨,同學們自己給老師送上了自己制作的賀卡。運用所學知識,孩子們精心設計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教師節賀卡,大家都興趣濃厚,積極參與,讓自己學到的知識得到了實際運用。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必須優化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新課程標準,探索適合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從而挖掘學生潛能,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以提高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