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第一小學,四川 南充 637300)
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心理為基礎的情意和認知統一的過程。在一定的情境中開展教學可以合理地解決教學內部的關系,使認知和情感兩廂默契。教師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設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讓學生產生代入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加深理解教學內容,使得學生的心理與智力全面發展。本文結合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分析了情景教學模式在語文課堂中的作用,給出了情境教學的實踐策略。
小學語文本身就給情境教學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語文教材從不同角度提供了豐富的形象,而情境教學離不開形象,諸如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和人物美等形象,以及各種自然景觀,社會百態,風土人情等情景描述,其與情境教學可以有機地進行融合。教師從教學目標出發,可以通過情景教學模式將教學目標形象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印象等。在情境教學中,情境互相依存,學生因為有情感的介入,可以學得輕松,并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除此之外,情景教學模式不至于使知識目標與情感目標脫節,教師創設出合理的情境,可以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情操,并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審美意識。
創設情境是開展情境教學的前提。語文科知識豐富,內容繁雜,教材內容的豐富性,決定了情境的多樣性。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變化規律。欲開展情境教學,首先應從構成情境的來源出發。生活是靈感的來源,而文章是作家靈感的產物。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文字的能力,就必須聯系生活創設情境。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作者在課文中反映的生活,而后來探究選材、構思和語言,感受作者在課文中表露的感情。教師要將教材中所寫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強化他們的感悟和體會,增進對文章的理解。例如:教師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時,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的情景,調動起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舉手講述自己的運動經歷。教師將他們做過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再進行教學生字。這不僅僅教育了學生要鍛煉身體,讓自己更加健壯,也讓他們學習到了很多新的漢字和詞匯。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的引導下,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內容中可以迅速地感知課文要表達的含義,也容易接受和理解作者的意圖。教師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來學習文章內容,讓學生充分感受文章中的各種形象因素,融入到相應的情境之中。例如:教師在教學《靜夜思》時,通過生動的畫面,學生體會到離家時的心情,理解了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很容易掌握文章的知識點。
為了使教材情境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場上來講述自己的感想。由于學生換成了人物的心理,他們不僅能把教材內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扮演角色體會情境,教師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感情來閱讀課文,體會課文中各種人物的思想情感。學生分角色朗讀,可以讓他們理解教材中各種人物的不同聲音,增進對課文的理解。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直接表演,讓學生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
語文課堂融合豐富多彩的情境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該技術有著直觀性和形象性的優勢,可以化虛為實,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獲得感性認識,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印象。多媒體的介入給課堂情境教學帶來無限生機和活力,教師將枯燥的文章內容制成課件,配以大屏幕畫面和配音朗讀,可以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其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演示的教學內容,比教師的講解更有效果。例如:教師在講《秋天到》時,可以把文章所要表達的情境通過多媒體制作成動畫短片的形式來展示。秋天有什么事情會發生,天氣會變成怎樣?樹木又會變成怎樣?學生帶著這些疑問來觀看短片的同時,也會主動去思考和探究,情景教學提升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音樂可以啟發人的聯想。音樂是心靈的傾訴,最能調動人的情感,渲染情境,創造了合理的課堂氛圍。如果教師能把音樂與文字融合起來,教學就能真正實現調動學生的聽覺,加深學生的印象,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教師不僅可以播放優美的音樂讓學生產生熱愛的情感,也可以播放哀傷的音樂讓學生產生傷心的情感,讓音樂渲染烘托情境。例如:教師在講解《十六年前的回憶》時,可以播放深沉的音樂,將學生帶入到當時的社會環境中,讓他們真情實感的認識到李大釗的英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