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艷
[摘要]幼兒園、家庭和社區是兒童生活和學習的重要環境。幼兒園與家庭、社區的合作共育有利于學前教育質量的提高和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發展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共育,可以采取讓幼兒園走進社區、走向社會;鼓勵家長學習教育理論、優化家庭教育;成立專門的社區教育機構,管理和協調社區教育等等舉措。
[關鍵詞]環境;幼兒園;家庭;社區共育
環境是影響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正是揭示了環境對于一個人成長受教的重要影響。環境一詞含義甚廣,范圍極大,它從多方面或是推動著或是阻礙著教育的發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幼兒園、家庭和社區是兒童生活和學習的重要環境。幼兒園與家庭、社區的合作共育有利于學前教育質量的提高和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一、幼兒園、家庭、社區合作共育的必要性
在經濟、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幼兒教育不再是單一的幼兒園教育,它是家庭、社會、幼兒園共同對孩子進行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幼兒園是幼兒成長的主要場所:社區是幼兒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它蘊藏著豐富的學習資源。美國學者布朗芬布倫納創建的生物生態學理論認為,兒童的發展受到與其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生態環境的制約,這種生態環境包括微觀系統、中間系統、外層系統、宏觀系統和時代系統。其中,微觀系統和中間系統是指兒童生活的場所及周邊環境,如家庭、幼兒園、學校、鄰居和社區,以及幼兒園與家庭、幼兒園與社區、家庭與社區等之間的聯系。這三項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任何教育問題的產生都不是其中某單一因素所導致的,其解決也非某單一因素所能獨自完成的。
二、當前幼兒園與家庭、社區的合作共育存在的問題
隨著襯‘會的發展,家長的知識水平較之以前有所提高,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意識也有很大進步,但家長的個人素質水平參差不同,幼兒園加強了家同之間的聯系與合作,但這種合作與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共育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它只是一種簡單的互相聯系、互相交流。如:家長會、家訪、接送交流、微信互動等,這些方式還談不上雙方的合作共育,只能說是信息的告知、報告或交流。在這種狀態下,家長很難完全理解幼兒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也很少主動為幼兒園提供幫助,甚至會造成雙方的誤解,家長認為教好孩子是幼兒同的責任,孩子掌握知識的多少就是衡量幼兒園教學質量的標準:教師則覺得家長不懂教育,沒有發揮教育作用,不能配合幼兒園共同完成教育任務。很多社區為了孩子就學方便都開辦了自己的幼兒園,并注入了一部分的資金購買教學設備,優化辦學條件,但很少在人力、信息資源等方面為幼兒園提供其他方面的支持與協作,未能真正發揮對幼兒園的教育輻射功能。幼兒園也只是把保教活動實施在幼兒園內,很少對全社區的兒童及相關人士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
三、促進三者有效共育,提高幼兒教育質量
作為幼兒保教專職機構的幼兒園,在三者之中必須發揮其主導作用,成為社區教育中心,面向社區全體幼兒,以《綱要》為指導,通過各種科學的途徑和方式,架起幼兒園和家庭、社區之間合作共育的橋梁,以便科學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1.家庭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場所,孩子首先接觸到的是家庭教育。幼兒園應發揮主導作用,改變與家長溝通的模式,建立起情感交流、信息互動的多渠道合作模式,如設立:宣傳欄、家長會、家長學習班、家長熱線、家園校信通、網絡交流等等,為家長提供最新的育兒信息,幫助家長走出教育誤區,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鼓勵家長帶頭學習,營造愛學習的家庭氛圍,用自己好學的精神感染孩子,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2.鼓勵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教育。為了家長及時、全面的了解幼兒園教育目標,配合幼兒園進行教育,幼兒園應做到:開學初在家長會上公布學期幼兒培養目標:每月在家長園地公布月工作目標:每周向家長公布周重點,并在周重點中增設“請您配合”一欄,請家長協助完成目標。如:在節日來臨之際,教師可以在“請您配合”中發出倡議,讓家長收集節日材料,和孩子一起感受節日氣氛。“在外出活動中請您有意培養孩子公德意識:如尊老、愛護花草、不亂扔廢棄物等。”短短幾句話既使家長明確了幼兒園教育目標,又使家長知道了為配合目標的落實,自己應如何做。其次教師與家長進行常溝通,在溝通中使家長感受到自己本身對幼兒來說就是一大教育資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
3.組織多種形式的家長協作活動,為家長搭建互學互助的平臺,豐富家園共育途徑。成立家長委員會,有利于家長與家長之間建立友誼,互相勉勵,互相支持,使家長管教孩子不冉感到孤獨無助。通過整合、開發幼兒園家長資源,舉辦幼兒養育教育專題講座、專家咨詢、會員交流、親子互動等活動,力求為幼兒的父母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交流環境。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幼兒園的教育不再是傳統的單一的幼兒園內部的教育,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資源觀,讓幼兒園教育跨越圍墻,開發并發揮幼兒園、家庭、社區教育資源的最大功能,去探索幼兒園、家庭、社區合作共育的新模式,不斷擴展幼教天地,以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景潔.家、園、社區合作共育的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
[2]呂玉紅.家園共育策略探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02).
[3]馬愛蓮.家園共育現狀及其改善措施[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