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睿
[關鍵詞]新聞輿論;傳播力;影響力
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這一重要概念。做好正面宣傳,加強傳播手段創新,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要精心制作標題,要運用互聯網、新媒體等新的傳播形式和方法,立體化,生活化地做正面宜傳。
一、努力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
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對受眾進行細分、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人人傳播、多向傳播、海量傳播,不同的新聞媒體要有白身特色,精準的受眾定位,通過生動的形式、多樣的手段表達出來。龍廣聽友網在PC端宣傳主旋律,策劃推出《黨的十九大》、《2017網絡安全宣傳作品有獎征集活動》、《黑龍江豐收季》、《全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等專題新聞宣傳。網站PC端發布,以典型事例、權威數據、鮮活故事、生動圖片等內容,對各項任務進行深入報道,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向客戶端轉移傳遞正能量,策劃《最是一年春來早》專題,以原創音視頻內容對全國兩會黑龍江代表團全面報道,取得了驚人的效果,客戶端點擊量突破38萬人次。
二、正面宣傳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
新聞輿論工作者必須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維護黨和人民的利益。正面宣傳關鍵是要提高內容的質量和水平,要真正產生影響,讓受眾歡迎,不下一番功夫肯定是不行的。要圍繞受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采取受眾易于接受的手段和方法,讓新聞報道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2016年龍廣聽友網創新報道角度,圍繞百姓關心的生活出行問題,通過微信平臺推出原創內容《裝修貓膩之“簽合同要仔細千萬別掉坑”》、《哈爾濱市民大廈試運行,想辦社保的先別去》、《哈爾濱罔際馬拉松賽要開始啦!這幾天應該咋開車?》,文字、動圖、歌曲、短視頻等混搭形式,產生了對比鮮明的新奇效果,原創內容被今日頭條號選取推送,引發強烈反響,瀏覽量超過10萬次。
三、正確認識和把握新聞真實性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事實是新聞的本源。新聞媒體是社會輿論的發射器,也是社會輿論的放大器。一些新興媒體熱衷于傳播真假難辨的負面新聞,互聯網上經常出現眾聲喧嘩的局面。新聞媒體要把握好,讓該熱的熱起來,該冷的冷下去,引導社會輿論是增強新聞工作針對性的一個重要方面。要設置好議題,還要有耳目一新、引人入勝的表達。比如,龍廣聽友網連續4年策劃“小牛花花帶您逛展會”節目,通過專欄對黑龍江省內重大活動進行宣傳。作為乳業大省,黑龍江借展會之機向中外來賓展示了黑龍江省乳業發展的優勢。中罔罔際奶業展覽會暨乳業合作大會的宣傳任務,龍廣聽友網小喇叭專欄專門推出了系列報道。鮮活的內容,接地氣的語言,微信、微博、短視頻、線下活動等新媒體形式進行全方面報道和深層次解讀,引發了熱烈反響,增進了受眾對奶業展覽會的了解和認識。
四、開展輿論監督,打贏新聞輿論爭奪戰
輿論引導和輿論監督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兩大功能,在加強輿論引導的同時,還要重視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新聞媒體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意見大反映多的問題,要積極關注報道,及時解疑釋惑,增強說服力、感染力。對重大敏感問題,要把握節奏、順勢而為,防止形成炒作。2014年,龍廣聽友網成立網絡輿情監測組,采用人工監測的方式,全天24小時對涉及省內的負面輿情進行監測,加情輿情發現力度,有針對性地進行信息搜索和信息匯集,及時上報網絡輿情的相關情況,積極摘編網民正面評價,為有力疏導網絡輿情提供了信息支持。十九大期間,龍廣聽友網精心制作《砥礪奮進的五年》、《喜迎十九大》2個專題,營造出喜迎十九的濃厚熱烈氛圍。《黨的十九大》網絡專題圍繞十九大報告進行全方面報道和深層次解讀,摘編網民正面評價,同時還積極策劃線下活動,帶領網民從“喜迎十九大”到“深入學習十九大”,先后走進哈爾濱市規劃館和哈工大航天館,感受砥礪奮進的龍江大地,巨大變化。十九大期間,網絡輿情監測小組更是每天專門搜集輿情并進行整理呈報,穩妥否把握熱點敏感問題,保持輿論平穩有序,防止造成干擾和影響。
隨著移動新媒體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日益擴大,網絡輿情的發展演變更加復雜,網民自媒體現象也越來越普遍,新聞產生和傳播的格局發生了變化,網絡輿情的發展演變更加復雜。這些更需要新聞工作者加強傳播手段創新,采取互動、體驗、分享的網絡傳播形式,聽民意,惠民生,解民憂,凝聚社會共識,做好網上新聞輿論工作,營造良好的網絡空間,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