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遠 范艷
摘 要:驗證“谷田”復合肥及其配套N-K追肥對水稻產量的影響效果,采用大區對比法進行試驗,結果表明水稻本田施用“谷田”復合肥與當地常規施肥對比產量減少38.9kg/667m2。
關鍵詞:復合肥;水稻;產量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011
水稻種植效益較好,尤其近年玉米、大豆我國保護價取消,種植收益不確定,導致種植戶對水稻種植熱情進一步提升。隨著“綠色”發展理念及“三減一控”的深入實施,有機無機復合肥料的應用是一種能有效減少化學肥料施用的替代方式。對比市場銷售較好的復合肥料與常規施肥的產量效果,為廣大種植戶在肥料選擇上提供依據。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作物與品種
龍粳46,主莖11片葉。
1.2 試驗材料
“谷田”有機無機復混肥料(N-P2O5-K2O=16-8-6)。
氮鉀追肥(N-P2O5-K2O=25-0-5)。
46%尿素,64%二胺(N-18 P2O5-46)60%氯化鉀。
1.3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二九〇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水稻試驗田。前茬作物水稻,封閉除草:插前5~7d每667m2施12%農思它200mL+草克星10g,插后15~20d每667m2施稻杰(2.5%五氟磺草胺)60mL,兌水15L莖葉噴霧。土壤種類寒地白漿土,有機質29.3g/kg,pH值5.87,堿解氮163.4mg/kg、速效鉀182.4mg/kg、速效磷26.3mg/kg。單灌單排,地勢平坦。
1.4 試驗處理與方法
1.4.1 試驗設計
試驗采取大區對比方式,面積255m2,3次重復,秋季采取實割實測的方法,稱量產量,折算畝產。
對照采用常規施肥[尿素220kg/hm2(基:蘗:穗=4:4:2),二胺125kg/hm2(基施100%),氯化鉀120kg/hm2(基:穗=5:5)]
處理基施“谷田”有機無機復混肥料(N-P2O5-K2O=16-8-6)350kg/hm2,返青追施氮鉀追肥75kg/hm2,分蘗期追施氮鉀追肥75kg/hm2,穗肥追施氮鉀追肥75kg/hm2+氯化鉀(K2O含量60%)50kg/hm2。
1.4.2 用量對比與成本分析
施肥純量計算對比,常規施肥處理氮純量123.7kg/hm2,
五氧化二磷純量57.5kg/hm2,氧化鉀純量72kg/hm2,而處理氮純量106kg/hm2,五氧化二磷純量28kg/hm2,氧化鉀純量61kg/hm2,肥料價格上處理1587.5元/hm2,對照處理1053.85元/hm2。
2 結果與分析
2.1 氣象資料分析
2017年290試驗點終霜期是5月8日,初霜期9月28日,無霜期142d,(比去年少13d)。≥10℃活動積溫2738.6℃。2017年總體積溫較上年多132.5℃。6月氣溫較低,降水集中,日照偏少,溫度偏低,苗期作物長勢不旺。8月中旬的零降雨和低氣溫雨水少,氣溫高。2017年水稻生育過程中,插秧后溫度較高,返青較好。之后的5月下旬與6月上旬的平均溫度較低,較常年積溫約低50℃左右,導致水稻前期生長緩慢,分蘗差,二次用藥時間推遲至6月5日。7月上、中旬水稻孕穗期階段性高溫,有利于水稻穗分化及穎花分化,中下旬的階段性降雨與水稻破口抽穗重合,導致2017年的褐變穗較常年重。
2.2 生育期調查與產量性狀調查分析
通過田間觀察分析,“谷田”肥料處理與對照處理在生育進程上無明顯差別,4月8日播種,4月15日出苗,5月14日插秧,5月23日返青,7月28日齊穗,生理成熟日期在9月5日。
在產量構成上,處理的穗粒數87.23粒/穗,較對照少3.4粒/穗,穗長谷田處理較對照低0.98厘米,收獲穗數無明顯差異,結實率低了2.16%,實脫產量減產38.9kg。應與后期穗肥氮肥量不足有關。生育過程中觀察發現,谷田處理營養生長前期發苗較快,尤其在今年生育前期氣溫較低的情況下,葉片顏色略濃于對照,生長旺盛,但對莖數進行調查有效莖數并未明顯增多,分析原因應是基施肥料較多,利于前期生長。后期觀察發現谷田肥料處理的第一、第二伸長節間較常規對照長,而總體株高未見明顯差異,從而分析出倒1、倒2節間的長度不如常規對照,與高產稻的模式不吻合,應是后期氮肥量不足導致。而從對基部伸長節間的解剖結構看,谷田肥料處理的莖稈木質化程度高,手捏和折斷的感受是較對照抗折性強。
3 結論與討論
水稻本田施用“谷田”有機無機復合肥及氮鉀追肥對水稻生育進程影響不明顯。“谷田”有機無機復合肥350kg/hm2做基肥施用,配合氮鉀追肥75kg/hm2返青、分蘗期追施對水稻前期返青發苗較好,田間觀察前期發苗快,長勢旺。但對分蘗的發生影響并不明顯。建議在下年試驗中穗肥增加氮肥含量,添加尿素或增加氮鉀追肥的用量。由于谷田處理的純磷量僅28kg/hm2,較對照少了29.5kg/hm2,而試驗地由于前幾年連續常規施肥土壤中的全磷量和有效磷量不缺乏,建議在試驗中固定地塊,連續試驗確定對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的消耗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