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強
摘 要:伴隨著我國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綠色蔬菜的市場需求也日益擴大,這也為廣大種植者提供了發展的契機。而能否對綠色植物進行科學地種植與有效地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其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的實現,同時,也與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關聯密切。所以,本文以四川儀隴縣的綠色蔬菜為例,探討了提升其種植與管理科學性的具體策略,希望理論的研究,可以對實際工作的開展有所助益。
關鍵詞:綠色蔬菜;種植方法;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S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081
近些年來,由于化肥、激素、農藥等化學物質在農業生產中的過度應用,各種因食用有毒素蔬菜而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時有發生,農產品的安全性嚴重制約了廣大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在這一背景之下,有關主體必須重視綠色蔬菜的種植與管理工作,積極探索一條綠色生產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廣大人民的多樣化需求。基于此,探究綠色蔬菜種植與管理的具體策略,有著較高的現實價值與實踐意義。
1 研究背景概述
所謂綠色蔬菜,指的是未受到有害物質污染的蔬菜,至今為止仍未建立起一套絕對科學的衡量標準。所以準確來說,綠色蔬菜應當不含有各種被禁止使用的有毒物質,同時把可能對人類有害的物質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綠色蔬菜的種植與管理,始終需要基于其內部的物質循環,輔以基因工程技術,實現對其質量的有效管控。
2 種植策略探討
2.1 合理選擇種植環境
以四川省儀隴縣為例,儀隴縣介于N3011~3139,E10614~10652之間,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呈現出東北高、西南低的延伸態勢。該地的氣候類型為亞熱帶濕潤氣候,縣境內水源豐富。在該地選擇種植環境的過程中,可以以自然的山丘、河流為隔離帶,將其同物理障礙物、人們居住密集區隔離開來,從而最大程度地規避人類活動對于蔬菜生長的不利影響,同時也有利于實現對綠色土壤與常規土壤的有效分割,為蔬菜的生長創設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1]。
2.2 科學選用播種幼苗
就綠色蔬菜的種植與管理工作來看,幼苗或者是種子質量如何,直接影響著蔬菜的綠色性。所以在前期的選種環節,應當加大對其的檢測力度,選擇獲得認證的高質量種苗。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全面地篩選、藥劑處理、充分晾曬以及科學殺菌,從而避免其在種植以后出現病蟲害的情況。需要注意的是,種苗類型的選擇,必須全面考量當地的地質地貌、氣候條件、土壤品種、水文特征等要素,選擇最適宜生長的種苗,大力種植,并細心培養。
2.3 有效開展栽培工作
一般情況下,除了多年生作物以外,同一品種的蔬菜在同一土地上的栽培不應超過2茬,必須進行輪作栽培。在此基礎上,要想降低蔬菜出現病蟲害的概率,必須在蔬菜收獲完成后,將其剩余的病殘體及時處理,避免影響綠色蔬菜的種植環境。一般情況下,可以采用集體銷毀或者是深埋的方式。除此之外,對于種子的消毒處理可以采用嫁接換根、覆蓋地膜等方式。
3 管理技術探究
3.1 合理施肥
土壤的活性不可能永遠保持在相對理想的狀態,所以必須重視對其的施肥處理。而綠色蔬菜的管理,必須應用腐熟或者是其他類型的無公害有機肥。實踐證明,所選用的肥料必須經受有關部門的質量檢測與許可。施肥則可以使用測土配方平衡技術,從而實現這一工作開展價值的最大化。
3.2 控制雜草
在蔬菜種植的過程中,無可避免的會出現雜草這一問題,如果未能對其進行妥善地處理,那么就會影響蔬菜的正常生長。基于此,有關人員應當根據雜草生長的規模、類型等,有針對性的選用輪作、綠肥、黑色地膜覆蓋、機械操作、秸稈還田等技術,實現對雜草長勢的有效控制。注意,應避免在這一過程中使用化學除草劑或者是基因工程產品,從而實現對蔬菜質量的有效保障。
3.3 防治病蟲害
蔬菜種植品種的選擇,不僅要同廣大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相契合,同時,也必須具有較高的抗性,可以有效抵抗多種病蟲害。在此基礎上,有關主體應當加大對病蟲害的防治力度,為蔬菜的生長創設良好的外部環境。可以采用間作、輪作、嫁接等技術,打破各種細菌及蟲卵的生活規律,從而有效地規避其對于蔬菜生長的不利影響。可以采用設置防蟲網、遮陽網的方式,避免害蟲進入種植區,最終為植物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4 結語
綠色蔬菜有著十分廣闊的市場需求以及良好的發展前景,相關主體應當重視對其的種植與管理工作,從合理地選擇種植環境、科學地選用播種幼苗、有效地開展栽培工作、合理地施肥、控制雜草以及防治病蟲害等層面入手,不斷提升蔬菜種植與管理的科學性,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更加安全的綠色食品。
參考文獻
[1]鄭永忠,楊成芳.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與管理技術探究[J].農業與技術,2018,38(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