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榮 呂祖鵬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廣大人民對畜牧產品的需求也在逐漸升高。生豬作為畜牧養殖種類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廣大畜牧工作者的關注。本文將就畜牧養殖過程中如何對生豬進行免疫處理,提高生豬的養殖技術進行闡述。
關鍵詞:畜牧養殖;生豬養殖;免疫;過程研究
中圖分類號:S85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102
引言
科技的發展使得現階段畜牧養殖業技術手段也在不斷進步。生豬養殖作為我國養殖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做好畜牧養殖過程中對生豬的一些疾病的預防免疫工作變的尤為重要。這不僅是保障養殖戶經濟收入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從源頭上保證我國肉類食品安全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做好畜牧養殖過程中豬的免疫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1 生豬養殖常見疾病種類
在進行生豬養殖過程中,常見疾病可分為以下幾種:普通疾病,傳染性疾病和寄生蟲疾病。普通疾病是指在養殖過程中的各種多發疾病,這類較為復雜。在對普通疾病進行分類主要是根據防病部位進行分類。基本上可分為內科、外科、產科3類。內科疾病主要是指豬的呼吸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病癥,外科疾病是指豬在生長過程中出現的例如外傷或四肢疾病等;產科疾病主要是指豬在懷孕、分娩以及產后由于護理不當出現的各種疾病。
生豬在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傳染病是指由于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后出現的病癥。這類病癥的主要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潛伏期和傳染性,因此對于養殖規模較大的養殖戶而言危險性較大。在對這類疾病進行研究時發現豬的傳染性疾病的發病根源在于一些致病菌的大量繁殖。生豬一旦感染就會出現發病狀況,對于一些傳染性較強的疾病而言將會在短時間內大量擴散,給養殖戶造成巨大損失。同時,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流行,因此在進行預防時存在較大的困難。
寄生蟲病是指在養殖過程中由于某些寄生蟲將豬作為宿主進行侵襲,造成豬在生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疾病。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豬肉絳蟲,其發病原因是在喂養豬的食物中存在這種寄生蟲卵,在進入豬的體內后孵化生長,最終導致豬的死亡。出現寄生蟲病的生豬生長期會大大延長,影響豬的出欄率,嚴重者會導致死亡的情況發生。
2 免疫程序以及防控措施
人們必須認識到,在進行生豬養殖過程中如果出現大面積發病,對養殖者而言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一些不法商販低價收購病死豬肉在市場上進行售賣會對我國肉類安全以及普通群眾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必須加強生豬養殖過程中對豬的各種疾病的免疫程序和防控措施的實施,保證豬能夠健康生長,提供安全放心的肉類產品。
要進行疾病的免疫和防控要對豬的喂養程序進行控制。在對生豬進行喂養時,要對飼料質量進行嚴格管控。保證飼料的質量以及各種指標達到要求;要注意喂養環境的清潔衛生,對豬舍定期進行清潔打掃,全面消毒;對生病的生豬要及時進行隔離處置,縮小疾病的擴散范圍。此外,對于豬的糞便要有專門的處理方式和渠道,現階段較為流行的是利用豬糞進行沼氣發酵,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只有保證豬的食物安全性,才能從根源上提高豬的抵抗力,保證生豬的健康生長。
要做好免疫安全檢查工作。要實現免疫程序的切實貫徹,就必須對已經進行的免疫措施進行檢查。對于一些仔豬,由于免疫力低下,對于一些傳染性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弱,就必須將其與一些成長期的生豬進行隔離飼養。同時,在進入養殖區域之前必須做好消毒工作,保證外來細菌不會進入。同時,盡量避免外來車輛以及無關人員進入豬舍,加強防范是保證免疫程序切實起到效果的一個必要條件。
對于已經發生疫情的病豬,必須采取果斷措施進行處理,保證疫情不會大面積蔓延。由于豬的一些傳染性疾病流傳范圍廣,致病性強,有些甚至可以借助風媒進行傳播,一旦發生疫情,在短時間內這一地區的生豬都會有發病的危險。同時,由于病毒具有一定的變異性,在進行傳播過程中甚至會發生變異,影響到人類的安全。例如近年來在我國發生的豬流感疫情,其傳播范圍之大,致病性之強令人記憶猶新。因此,對已經發生的疫情必須采取果斷措施進行處理,防止疫情蔓延。
3 總結
生豬養殖作為現階段我國一項重要的經濟產業,在為國家提供豐富的肉類食品的同時也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因此,必須加強畜牧養殖過程中豬的免疫工作,提高免疫技術,使現階段我國實行的生豬免疫措施及政策能夠切實落到實處,保證我國肉類食品安全的同時實現人民增收。
參考文獻
[1]高天宇,賁百靈,高睿.動物養殖場生物安全體系的內容[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5(11).
[2]蒙善朝.畜牧養殖專業戶的風險和風險管理[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