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歡歡 葛煒 李春寧
摘 要:本文主要以陜西森林資源優勢與林業產業發展的推進思考為重點進行分析,以當下林業產業發展實際為主要依據,從夯實基礎產業、重點打造支撐產業、深度挖掘朝陽產業、著重研究生物產業這4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著力推動林業產業發展,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關鍵詞:森林資源優勢;林業產業發展;推進思考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121
引言
重點培育山區資源,推動山區產業發展,充分落實我國現代化戰略發展目標,建構和諧社會,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有效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其對城鄉經濟和諧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并且還能保證社會和諧發展。本文主要闡述陜西森林資源優勢與林業產業發展的推進思考,具體如下。
1 林業產業發展現狀及重大意義
依托國內林業產業發展,林業切實實現了行業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的發展目標,這對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具有積極作用,有利于營林產業化前進。同時,以林業自身特點、優勢以及技術水平為基礎,積極構建生態造林、苗木、綠化等方面的專業性體系,勞務技術輸出,種苗輸出,將施工造林綠化工程同生態造林進行有機結合,能夠確保多層次、全方面的生態環境服務結構得到落實。依據經濟特色林、速生豐產林等一些比較優質的資源,拓寬產業發展規模,有助于發揮2種資源優勢,滿足社會經濟水平與群眾的生活質量對林產品的具體需求,進而使林業產業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提升到新高度。
2 林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產品科技含量低、銷售困難
陜西省林業產業發展中的企業,近些年因欠缺對應技術升級部分,導致企業產品所具備的科技含量比較低,諸多為初加工,易被模仿復制,無法形成獨立的品牌業。一些外來投資人員因技術未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導致推廣效應無法實現。當前,導致銷售困難的因素有2點,產品沒有固定的銷售市場,缺少品牌效應,一些企業欠缺拓寬市場的能力,市場模式主要以代加工型為主,大多數產品主要以貼牌為主,產品所接受的訂單比較多,比如陜西省木業行業。產品類別較單一,由于產品技術指標的變動,諸多產品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發展需求。
2.2 林業產業薪資待遇較低
因受整體產業約束,導致產品銷售困難,無法保障利潤最大化,致使一些林業產業工人的薪資待遇較差。2016年,家具生產行業的平均薪資約為26542元、林業種植約為15943元、木材加工業約為20347元,以上數據顯示只有家具行業的薪資較高,其他行業的平均工資相對較弱。
2.3 金融危機危害較大
基于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陜西省林業產業受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對木制品的需求量逐漸減少,據陜西省2015年的相關報表顯示,陜西省林業產品的生產量比前一年少了大約34.1%,而產品的中間成本卻提高了將近40%,有大約60%的企業因沒有訂單而處于停產狀態。
2.4 區域競爭壓力變大
因為一些其他省市的林業產業的推動,在優惠政策的背景下,有諸多企業外流。陜西省發展推力不足。由于處于群集外移,陜西省原本木材市場也在逐漸轉移,受到外國木材出口政策的影響,諸多國家不走陸路轉為空運、海運等,直接致使陜西省的木材原料減少。外加上海、嘉善等地區林業產業的推廣,導致陜西省的林業產業發展遭到巨大威脅。
3 發展山區產業的對策建議
3.1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領域革新
創新理念,解放思想,轉變思維方式,對社會發展的速度與改革開放的深度具有決定性作用。需要樹立新興的林區科學發展理念。基于平等、競爭、求利、開拓、自立、效率等為市場基本理念,對市場經濟進行全新認識,以便更加高效的發展。若想使現代林區發展新經濟,就需要促進林業經濟朝著林區經濟轉型、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構建多產業并舉的新理念。在應用林區的林源、風源、水源以及糧源等優質資源為基礎,推動林業產業全面發展。比如,森林康養項目的開發。森林康養主要以人為本、以林為根、以康為要、以養為源。能夠有效展現“創新、協調、綠色”的發展理念。森林康養為聚林業、旅游業、服務業等有關產業的融合體,是林業改革催生的新形態,是增強綠色供給的主要內容;變更經濟增長方法。使資源資金鼓勵粗放型與依賴型,朝著資源管理集約型與節約型的方向轉變,保障經濟循環發展,推動林區經濟有效發展。
3.2 加大環境建設力度,應用各項政策推動林區發展
加大宣傳力度,進行招商引資,實現共贏,做到親商、富商。依據陜西森林資源的優勢,林區資源十分豐富,含有的大量資源若是未進行有效開發利用,只進行粗加工,未循環或是精深加工,會導致林業產業的經濟基礎薄弱,產業規模減小,所存在的優勢資源只能被埋沒在林區之中,得不到有效利用。若想開發,不管是技術、資金,還是人才、市場皆不能缺少。基于此,需要做好審時度勢的工作,突破傳統思想的限制,堅持以招商引資為林業產業發展的切入點。通過解放思想來帶動林區經濟發展。構成木業穩局、生態美局的發展新思路。合理利用國家優惠政策,在造林撫育的層面上著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融資的方法由傳統的掙、攢等轉變為多渠道融資,優化環境吸引投資商,將森林資源優勢盤活變成錢,選取項目匯聚地,為產業發展創造更大的盈利空間,開出一條滿足當代發展需求的富民富局的道路,比如體育旅游業。招商融資之后,為投資者提供便利,可獨資經營,依然能夠實現共贏。只入股但并不控股,讓投資者占主導地位,自由發揮。
3.3 重點打造支撐產業,爭做產業化林區
依托林業產業實際發展,大力建構具有陜西當地特色的產業基地,如腰鼓、民歌、剪紙、面花等,將林區產區密集型的特性全面的展現出,合理拓展社會再就業,將其轉變為同專業相結合的一體化道路,著重培養經濟發展點。基于此,多元化林業品種的顯著發展,與深層次加工的林產品脫離不開,適當對產業鏈進行拓展,添加附加價值,能夠促使經濟效益最大化,從而真正實現協調林區與良性互動發展的目的。
合理利用陜西當地森林資源,促進服務,深入實行規范化、統一化的管理制度與運行結構。構建較長的林業產業鏈,基于廣泛就業與增值特點的前提下,開展有關部門或是政府大力扶持的政策。林業活化資產能夠通過對所有權和使用權進行分離的手段實現,對陜西當地空閑的土地或是閑置的房屋進行深度挖掘,大力發展種植業,將傳統分散粗放經營方法轉變為集約經營模式,并利用合同化管理方法對種植業進行管理,從而真正滿足市場發展實質性需求。利用生態環境中些許管護面積,將居民家庭式種養與專業戶種養方式進行有機融合,要特別注重生態環保型食品發展,進行深加工,應用林下草地推動林業有效發展,在確保森林食材正常供給的基礎上,為林地供應更多的肥料。深入擴增林業產區規模,增加新型品種,提高經濟效益,努力建構規模化生產、全新化管理、多樣性產品、新興化管理以及科學化技術等優質格局,從而真正的使其轉變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3.4 深度挖掘朝陽產業,促使生態時尚化
以陜西當地豐富的森林資源為主逐漸建構一個一體化、綜合性的旅游配套服務結構,基于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效益為中心,推動森林旅游業發展,使支柱產業朝著新方向發展,以便開辟新高度。
堅持嚴格管理、適度開發以及規范保護等為主要原則,依托目前林區獨有的氣候、人文、自然條件等,促使生態旅游業得到長足發展,在林區資源和周邊環境未遭受損壞的前提下,適度的開發生態旅游業。生態旅游同特色文化旅游為發展的主要側重點,大力宣傳一些科學知識,盡量提供一些能夠豐富群眾內心世界或是精神世界的活動;基于自然資源為主,對自然資源的內在美進行深挖;組織有關實習教學或是實踐考察等多元化活動,強化文化旅游的趣味性,并有助于豐富旅游活動,加強自然文化旅游的實效性。
3.5 推動林業產業發展,帶動旅游業融合發展
對龍頭企業與優勢資源進行重組,利用高新技術推動傳統產業更新換代,延展產業鏈,創建產業群,構成大規模且高效益的林業工業結構。在保證現有產品的同時,需合理應用加工剩余物與伐區剩余物,減少資源浪費,保障林區效益最大化。另外,推動水能、風能等新興產業發展,大力開發生物質能源與清潔能源,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推動新型工業全面發展。除此之外,推動旅游業發展。充分運用林區獨特的自然景色,大力宣傳森林氧吧等綠色理念,進行人為改造,開發林家樂、山貨采摘等新興旅游項目,積極研發探險、科考等特色旅游產品,激勵陜西地區構建旅游度假區與生態旅游示范區等,合理利用森林資源推動林業產業發展,對當前景點進行有效完善,在加強吸引力的同時,大力創新旅游景觀,促使更多的人來觀光旅游,大力宣傳林區,引發更多的投資商,進而推動林區經濟全面發展。
4 結語
對于陜西經濟發展來講,推動林業產業發展十分重要,其實是確保陜西省現代化農業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保證人同自然和諧共處的關鍵,其還有助于生態文化建設,是當前不容小覷的產業之一,只有給予其高度重視,才能促使林業產業發展提升到新高度,進而為我國經濟增長提供一份推力。
參考文獻
[1]譚新建.基于SWOT分析的森林旅游發展研究——以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實驗中心為例[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6(2):52-55.
[2]王濤,韋書遠,聶榮勝,等.廣西國有黃冕林場林業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2015,21(17):84-87.
[3]王曉梅.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伊春經濟由“單優勢”向“雙優勢”轉變[J].經濟研究導刊,2010(23):82-83.
[4]張建輝.積極發展林業產業 助力云南精準扶貧[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16(3):33-37.
[5]胡茂毅,徐永慧,張書暉.依托林地資源優勢 大力發展林業產業[J].陜西林業,2010(4):17.
[6]王智君.推進現代林業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J].科學之友,2013(7):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