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賀秋
摘 要:彰武縣沙區廣泛,植樹造林過程中樹木的成活率非常低,并且幼小樹苗經常受到風吹沙打,土壤干燥問題嚴重,這些對植樹造林來講都是非常不利的影響。經過調查學習研究發現,100cm以內的土壤層當中含水量對于樹木成長起到至關重要作用,在這個限度以內只有提供含水量在2%以上才能夠正常供給樹木的成長。從彰武縣沙區現實情況來看,本文主要對其不良氣候條件作出分析,了解當地氣候對人工造林會帶來哪些影響。
關鍵詞:彰武沙區;不良氣候;條件;人工造林;影響
中圖分類號:S72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137
引言
彰武地區屬于干旱多沙的地區,空氣異常干燥并且土壤也是干旱少水,多數植被由于缺水導致干枯和死亡,這些氣候條件致使土地再次出現沙漠化的現象。以下對此進行詳細的闡述。
1 彰武沙區植被現狀分析
走訪和調查了彰武沙區的實驗林場,其中林場當中有松純林還有樟子松林等,樟子松在采伐之后進行更新造林,也有一部分成為農耕地。在這個地區當中,植被成長以沙區植物為主要品種,例如中華隱子草、興安胡枝子苦參等。研究人員們在此地沙區當中設置一氣象觀測站,對該地區的降水量、空氣濕度還有風向以及風速等進行觀測分析。
2 彰武沙區不良氣候條件對人工造林的影響
2.1 彰武沙區水分對人工造林的影響
從2010年開始一直到2017年,幾年的觀測過程中發現,2015年屬于最為干旱的年份,人工植樹造林的數目成活率明顯降低,并且在2014年和2016年這2a當中,盡管樹木的成活率非常高但是將于集中在7 月份,非常集中,未環節伏旱以及春旱的情況,植樹造林的成活率非常低。2011年降水量非常少,由此引起了土壤干旱的現象,新植樹的樹苗成活率明顯降低。成活下降率最高的就是白丁香,然后為彰武小鉆楊,最后是樟子松容器苗。2017年6月份沙區的降雨量從近幾年的平均水平來講僅僅占有22.5%,溫度是平均溫度的109%,濕度是平均濕度的86%,在此過程中少雨、高溫和濕度低同步進行,由此最為嚴重的出現了土壤干旱的現象。新生苗木受到較大影響,也呈現依次下降的趨勢。在該地區當中楊樹出現落葉非正常現象,楊樹落葉和地下水位之間有非常明顯的關系,地下水位水層非常淺,楊樹的落葉量就比較少,若是地下水層非常深那么就會出現非常大的落葉量。因此楊樹提前落葉與土壤中的含水量產生直接關系。
2.2 沙區溫度對人工造林的影響
彰武沙區具有生理性的干旱現象,在2011年的春季還有2013年春季,新進多種造林樹種,其中五角楓以及樟子松和皂角等都已經引入進來,這些新植入的人工樹苗出現了干旱的癥狀,地面溫度低,樹木的根系欠發達,并且后續地面溫度上升迅速,出現較大的蒸騰現象,樹木不斷的失去水分,根系當中無法及時的吸水用來做補充,長時間如此極大的引起了樹枝干枯以及樹木死亡的現象,最后植樹造林的成活率就會非常低。
彰武沙區還出現了逆溫現象,在樟子松林地被伐之后進行花生的種植,花生種植2a,然后種植玉米,1a以后放置,再進行樹木的栽種。樹種的選擇有楊樹還有定向以及樟子松容器苗。彰武沙區的地形存在高低起伏的的情況并且相差很多,樹木成活率就會產生不同,高坡地帶的成活率非常高。樹木砍伐之后由于天氣引起霜凍和冷空氣侵襲,不同坡向的熱度分配也不夠均勻,因此地面上就形成冷空氣致使冷空氣聚集在沙丘的低段位置上,前后不同引起逆溫現象,霜穴地帶非常容易產生低溫傷害現象。
3 彰武沙區人工造林建議
在樟子松采伐跡地進行造林。此次造林禁止農事活動,不可以在其中進行農作物的種植,如花生、西瓜或者是帶茬的作物等。這些種植物的根系在地當中留下之后植樹造林的苗木成長產生影響。在植樹造林的樹種選擇上可以選擇一些混交樹種。密度上的安排按照地區水分還有溫度進行布局,總體上進行小密度的布局,部分做高密度布局,大小相結合;合理性的經營,做好林木密度的安排工作。植樹造林以前的砍伐還要采取帶狀方式,若是必須有農事活動就需要在2a后進行苗木的栽培,保障樹木的成活率也能夠相對保持林地的完整性;沙地種植物還需要保護好地面本身的草本植物,不可以隨意放牧,沙地還需要以灌木為主要產品,喬木做輔助性處理。
4 結語
本文對彰武沙區不良氣候條件對人工造林的影響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彰武沙區的氣候條件干旱少雨,無論在植被水分上亦或是氣溫上對人工造林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為了能夠將負面影響降低到最小還需要從人工植被的選擇以及造林經營方式上做改善,爭取可以不斷的提升造林數量,降低植被死亡率,提升成活率。
參考文獻
[1]喬磊,李立國.淺談沙漠地區植樹造林存在的問題和技術對策[J].農技服務,2016,33(8):94.
[2]薛琴,閆麗.榆林沙區樟子松苗木繁殖相關分析[J].農家科技(上旬刊),2017,25(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