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硯溪
摘 要:退耕還林是可持續發展政策的基本內容,在退耕還林實施過程中需要掌握林業內部結構,結合結構內容對其進行調整。在退耕還林對生態環境建設有一定的影響,需要做好調查和研究工作,落實鞏固措施,本次研究中退耕還林實施中林業內部結構調整現狀為基礎,對具體實現措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退耕還林;內部結構;調整要求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141
1 林業內部結構調整的影響因素和主要機制
1.1 林業內部調整的影響因素
1.1.1 氣候
在氣候條件中,降水、氣溫以及日照等因素直接對樹種的布局產生影響,考慮到林業結構的重點和方向要求可知,在后續落實過程中需要根據氣候選擇樹種,實現區域性農業可持續發展。
1.1.2 耕地和樹種
耕地和樹種等也對林業發展產生影響,考慮到耕地面積以及退耕還林項目的具體要求可知,經濟林木包括:核桃、板栗以及茶葉等,因此,在耕地的過程中為了提升項目經濟效益,在耕種樹種的過程, 可以適當選擇經濟性產業,實現區域有序發展。
1.1.3 服務體系
以現有管理機制作為基礎,各個業務部門需要做好考核和處理工作,對各類技術和方案進行分析,在經濟林的撫育、施肥、修剪和病蟲害防治等管撫工作中,農民缺乏應有的資金投入,再加上沒有科學的管理技術,導致經濟林樹木多數處在自生自滅的狀態,嚴重影響了經濟林的生產和發展。
1.2 林業內部結構調整機制分析
1.2.1 利益機制
以現有管理方案作為基礎,在整個項目體系分析過程中,需要對目標效應進行掌握,以局部管理作為基礎,從當前發展方向入手,以戰略高度作為基礎,為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化應用進行分析,此外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過程中,要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作為基礎,從地方的角度入手,按照利益要求進行管理。
1.2.2 宏觀調控
宏觀調控屬于政府行為,對計劃和投資等有嚴格的要求,針對約束機制和方針政策的具體要求可知,以利益最大化作為基礎,實現退耕的整體規劃,在具體結構分析過程,農民和地方政府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條件進行選擇,以指導性計劃作為基礎,按照市場要求進行選擇。
1.2.3 市場機制
根據林業內部調整機制的要求可知,在耕種過程中,要從市場的角度入手,對主體進行評估,在實際解決階段,涉及到很多類型的調整方式,由于部分退耕區域比較落后,農民自身素質比較低,對經濟林產品的市場價格和需求量的變化缺乏了解;地方政府為本地利益著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針對林業調成方式的具體要求可知,在整個利用階段,必須做好調整和選擇,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適當進行指導,滿足市場要求。
2 退耕還林實施中林業結構內部調整實踐措施
2.1 確定生態補償政策
針對補助后退耕戶存在的收益不明顯的現象,在落實階段要確定生態補償政策。區域性補償措施落實階段,可能會存在過度采伐或者亂砍濫伐的情況,國家和相關部門要以森林生態補償制度作為基礎,營造生態林,按照補償政策整合資金,實現資金的合理化應用。此外,后期需要給予農民長期性的生態公益補償,滿足農民的經濟要求。
2.2 制定合理的規劃組織
根據規劃組織以及實施措施的具體要求,在后續落實階段要以提升效率作為基礎,結合近些年來的經驗和教訓,以技術章程為基礎,按照規劃組織要求落實。以立地條件作為基礎,做好區域性長遠規劃和年度作業設計。以規劃設計和設計案例作為基礎,不能盲目進行調整,需要采用集中連片的區域進行調整。組織設計過程中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合理選擇樹種,科學進行配置,在生態優化的前提下,保證農戶的收入。
2.3 加大管護力度
林業工程的養護管理對整體來說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內部調整方式以及方案的落實要求,要掌握林業保護的重要性。管護階段以依法護林作為基礎,強化執法隊伍建設,按照結構調整流程要求進行實施。
2.4 認真進行檢查和驗收
根據林業內部調整實踐對策的具體要求,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做好檢查和驗收工作,考慮到方案落實以及林業管理的實際情況,對面積進行核實,同時綜合考慮幼林管理的措施,以規格和標準作為基礎,按照規格要求進行落實。
針對退耕還林實施階段存在的各種問題,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對結構類型進行調整,考慮到內部結構以及方案政策的要求,對組織模式進行分析,從確定生態補償政策、制定合理的規劃組織、加大管護力度、認真進行檢查和驗收等方面插入,做好內部調整工作,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登,蔡曉玲,張美英.貴州退耕還林與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對策[J].林業調查規劃,2014,27(3):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