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宇
摘 要:本文介紹了當前我國白樺樹病蟲害發生現狀以及發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策略,為廣大林業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為減少病蟲害對白樺樹的危害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白樺樹;病蟲害;防治策略
中圖分類號:S792.15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152
1 白樺樹病蟲害發生現狀
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我國人工林的面積也在逐步增大,而有著較好經濟效益的白樺樹的種植面積也在與日俱增。但是由于氣候、種植管理、防治方式等方面的影響,我國白樺樹病蟲害的發生也越來越頻繁,給白樺林正常生態和經濟效益的發揮帶來了重大的影響。
2 白樺樹病蟲害發生的原因
2.1 氣候變化
近些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日益明顯,氣候上升給害蟲提供了較好的越冬和繁殖的環境[1]。在以前氣溫較低時,許多抵抗力差的害蟲或者蟲卵在冬季被凍死,但是現在隨著氣溫的回升,這種現象越來越少,使害蟲種群數量越來越大。
2.2 防治不當
前些年白樺樹害蟲頻繁發生時,人們普遍使用農藥進行防治,雖然農藥在防治森林病蟲害的過程中發揮著較好的作用。農藥在殺滅害蟲的同時也影響了害蟲天敵的生存,間接地為害蟲的繁殖提供了便利;農藥的不斷使用,提高害蟲的抗藥性,為后續防治帶來了更大的困難。
2.3 對害蟲防治的認識不足
當前許多林業企業以及相關部門對于病蟲害的防治認識不足。因為病蟲害發生一般只會影響到樹木當年的生長,造成樹木死亡的情況較少。而且,病蟲害發生后,使用農藥進行防治見效快、成本低。因而許多管理者對病蟲害預防的積極性欠缺。
2.4 樹種單一
當前所種植的白樺人工林,林業企業為了減少成本支出,提高經濟效益,多以單一的白樺林為主。單一的白樺林不能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對于病蟲害發生的遏制作用有限,因而給病蟲害的發生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2.5 傳播方便
為了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白樺林營造者一般都會充分利用土地,適當提高白樺樹的種植密度。從而造成了林間通風、透光較差,難以及時疏散出蟲卵、病菌等,給病蟲害的傳播提供了較好的機會。
3 白樺林病蟲害防治策略
3.1 加強認識
要做好白樺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要使相關管理者對白樺林病蟲害所帶來的危害有深入的認識,病蟲害防治所帶來的影響等。使他們能夠主動對白樺林的病蟲害進行防治,而不是等病蟲害發生后被動使用農藥進行治療。
3.2 做好病蟲害預測工作
對病蟲害進行預測,需要利用科學的方式,時刻觀察害蟲繁殖和發展形態,及時收集這些資料。同時,結合當地的氣候、林業自身的發展情況,從而判斷出病蟲害發生的情況。在預測預報工作中,要以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由各級省、市林業局作為測報部門,易發生病蟲害的林場、重點村落作為測試地點,形成獨特的測報網絡,開展一系列的測報活動,做好測量和防護工作。
3.3 營造白樺混交林
白樺林中樹種單一是其病蟲害頻繁發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后續的白樺林營造中,要適當引入其它樹種,形成喬木、灌木、雜草3級結構,使白樺林內形成較為完善的生態結構,提高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提升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從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3.4 采取綜合防治的方式
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所帶來的危害已經越來越明顯,因此白樺樹病蟲害的防治,應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即應采取綜合措施,進行綠色防治,盡量減少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對環境帶來的影響。綜合方式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合理的肥水管理,尤其是在幼苗期,通過合理的肥水管理,能夠培育壯苗,提高白樺樹苗木對于病蟲害的抗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生物防治,白樺林病蟲害的生物防治方式有很多,如培育或者放飛當地常見白樺樹病蟲害的天敵,通過天敵來減少病蟲害種群的數量;通過一些害蟲的趨光性等生物特性來進行誘殺;使用生物農藥進行防治等。生物農藥是一種新型農藥,具有針對性強,只對某種或者某類害蟲有效,對其它種類的生物則無效,能夠較好地保護環境;物理防治,對于已經發生病蟲害的幼苗或者樹枝,要立即清除,并移出樹林后進行焚燒,避免病蟲害的蔓延。另外,通過合理密植,適時修剪等,確保白樺樹之間保持合理的間隙,保持林內的通風和光照,對于將一些病菌、蟲卵等排除白樺林之外,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也有著較為直接的作用。
4 結語
白樺林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從而病蟲害發生后所帶來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但是過去的防治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的要求。因此,針對白樺樹病蟲害的發生,采取綠色環保的綜合防治方式,是確保白樺樹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重發揮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呂陸海.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及措施初探[J].農業與技術,2017(2):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