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秋 方偉
摘 要:園林綠化施工,可將其大致分為設計、施工及養護3大階段,每個階段負責的工作具有明顯的差異,但其所實現的目標卻是一致的,其均為了營造出優良的城市環境。3者之間相互統一、緊密連接。園林綠化施工和養護管理,作為園林工程施工的后期階段,對后期園林作品的呈現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園林綠化施工及養護管理的相關內容,旨在為提升園林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
關鍵詞:園林綠化;施工;養護;管理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199
1 園林綠化施工管理
1.1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在開展園林綠化施工前,應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具體的內容如下:從設計方案入手,根據相關的設計要求,勘察施工現場的實際地質條件、水文條件、氣候條件等。編制出科學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根據地區特性,關注天氣和季節可能對植被種植所帶來的影響。不同樹種適應不同環境的生長,同時對栽植的條件要求也各有所異,因此,抓住植被的生長特點,選擇適應的時機去進行栽植,確保植樹的成活率;在樹木栽植前,根據設計需要進行整地、翻土,取出土壤中的雜物,保證土地的平整性。在植物的選擇上,應加強篩選,剔除根莖受損過大、病蟲害嚴重的植被。
1.2 綠化工程施工
定好點。在適當的間距下依照施工的相關要求進行定點。以路緣或路肩作為基準線,按照施工圖紙對定點的相關要求,劃定間距距離,并采用“刨坑”和“撒灰”的形式,對定好的點進行標記;栽好苗。在園林綠化施工中,所采用的苗木品質對于植被的成活率起到關鍵性的影響。在對苗木進行栽植前,應按照剪冠、修根、栽植的先后順序開展施工。其中,剪冠主要是為了降低植被表面的水分流失情況,使植被的上下部分比重得以均衡。同時,栽植的深度要適宜,不易過深或過淺。深度的把握應與植被原圃的深度相一致。或比之前深越5~10cm。同時,為了保證樹木可抗擊“風吹雨淋”,應分層進行壓實;澆好水。水分是植被生長的根源所在。因此,澆好水對于植被生長是十分重要的。在針對剛移植過來的植被種植時,因其在挖掘過程中,必然會造成植被根部的磨損、斷裂,進而影響到根部對水分的吸收。為盡可能提升和恢復植被對水平的吸收功能,應遵循適時澆水的原則。一般情況下,針對本年分的植被,應在當天澆水進行第1次澆水,12h后進行第2次澆水,20h后第3次澆水。而在干旱季節或雨水較多的季節,則應適時調整澆水時間和次數。
2 園林綠化養護管理
2.1 水分養護
在園林綠化養護環節中,除了要對植被進行定期澆水之外,還應依據氣候差異的影響,及時補充土壤中不足的水分。灌溉要遵循適度原則,依據實際植物生長的客觀所需,因地制宜的選擇灌溉的方式和冊數,確保植被可以適時吸收水分。針對植被養護工程較大的情況,可采取優先澆灌新樹、小樹、灌木、闊葉,而樹齡較大、生命力頑強的樹木可放在后面進行澆灌。從季節上看,灌溉方式也應根據季節的變化適當調整,如在夏季應避開午后陽光較足、天氣炎熱的時間段,應選擇在10:00或下午的16:00進行灌溉。此外,灌溉的量要適度。若遇見雨水較多的年份,則可適當減少灌溉的次數,避免植被因過澇發生死亡。
2.2 施肥養護
在園林綠化施工中,應加強土壤養分的監護。若存在土壤養分不足難以滿足植被生長需要的問題時,可對土壤進行改良,在植被的種植穴中,添加有機肥,保證植被的養分吸收。針對處于青壯年期的植被養護中,為助推植被長勢,可對其1~2a進行1次穴施基肥。而針對生長旺盛的植被可則選用質地輕薄的肥料。針對缺乏某一單一元素的土壤,可增添含有這一元素的肥料[1]。
2.3 病蟲害養護
植被生長中,若不適當防疫,很有可能引發病蟲害。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植被在栽植中可能自身生長因素以及周遭環境的影響。對此,在養護環節中,相關技術人員應留心觀察、定期監測、提早發現、提早治療。為保證園林綠化植被不受病蟲害的影響,應針對病癥,進行施藥,并清理枯枝爛葉,保持空氣的暢通。對發生病蟲害死亡的植被,則應焚燒處理,避免傳染給其他植被。
2.4 修剪養護
為確保園林綠化工程持續為城市美化,做出突出貢獻。應在養護的環節中加強對植被的修剪養護。保證植被有稀有密,錯落有致。依照設計作品的理念以及植被自身的生長習性進行修剪作業。修剪的時段可選擇在植被的休眠期,其不斷能滿足景觀設計的需要,還能提升植被在第2年的長勢。對于病蟲害嚴重的樹枝應整根修剪并焚燒處理,同時,涂抹相應的保護劑。
3 結語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中,相應的管理及養護事關重要。其能顯著提升植被的成活率,推進園林綠化工程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沙.園林綠化施工與養護管理技術[J].現代園藝,2014(1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