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鋼
【摘 要】戲曲,作為中國一種古老的藝術,到了近代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呈現衰落之勢。“如何振興戲曲”成為了戲曲界不得不思考的嚴峻問題。戲曲演員尚長榮主演的京劇《霸王別姬》恰是對這一問題作出的有益嘗試。但是戲曲畢竟是戲曲,在本質上是區別于電影的,如何在兩者結合的過程中取得平衡,是我們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本文試將尚長榮主演的3D京劇《霸王別姬》作為出發點,通過論述戲曲本質特征以及戲曲與電影的結合策略兩個方面出發,做些許思考。
【關鍵詞】戲曲;電影;《霸王別姬》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4-0012-02
一、戲曲電影的本質特征
張庚認為戲曲的本質特征是程式性、虛擬性、節奏性。阿甲認為中國戲曲的表現特點是:它主要利用分場和虛擬的舞臺方法,通過唱念做打,作為自己藝術手段的一種特殊的戲劇表現方法。焦菊隱認為,中國戲曲從藝術形式、表現手法上講,有三個特點:第一,程式化;第二,虛擬化;第三,節奏化。雖然大家對中國戲曲本質特征的看法各不相同,但是都是試圖從總體上來把握和描述中國戲曲的藝術特征[1]。
(一)虛擬性
與話劇藝術不同,戲曲是寫意的。除了一桌二椅外,舞臺上的一切都在演員的表演中。戲曲電影《霸王別姬》在這方面顯然沒有完全遵循這個特性。這或許就是戲曲電影無法解決的通病——即如何在戲曲與電影中間找到一個平衡的點,用電影的手法更好地表現戲曲。戲曲有其自己完整的美學體系,雖然這部劇仍然散發出來了很大的藝術魅力,但是為了適應電影化的娛樂觀念,戲曲在表現手法上仍然做出了很大的讓步。連《霸王別姬》中項羽的扮演者尚長榮在接受后來的采訪中也說道:戲曲電影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虛實問題,可謂是一語中的。首先,體現在原曲目(梅蘭芳上演的《霸王別姬》)是以幕為基本單位,一幕一景,但是一旦戲曲與電影結合,就很難做到這點。目前來說就只能借助電影的剪輯手法,將幕改為場景。其次,也是戲曲電影《霸王別姬》在虛擬性上出現的問題。在龐大的舞臺上,借助現代科技,舞臺背景給人以視覺上的強烈沖擊,這是好事。但是,向來以虛擬化表演的戲曲與舞臺背景卻形成了巨大的矛盾,仿佛舞臺背景只是充當了裝人物的容器,嚴重地破壞了戲曲的虛擬、寫意之美。比如,在項羽召集人馬去與劉邦決戰時,說“起兵前往”話后,一個圓場,本是表達路上行軍的意思,傳統的戲曲演出,當演員做出這樣一個圓場的動作時,觀眾就會默認為舞臺時空發生了變化,這也是傳統戲曲表現手法上的優勢。但是在戲曲電影《霸王別姬》里,舞臺背景是一行行的山脈,而山脈上卻是不斷流動的云彩。云彩在動,項羽在動,而山脈卻沒有任何變動,仍然靜悄悄地矗立在舞臺上。對于觀眾來說,是很難接受的,與傳統戲曲美學相背馳。
(二)程式性
說到程式性,也是戲曲區別于其他藝術樣式門類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戲曲表演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程式性,戲曲表演都必須遵循一定的程式規則。戲曲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經過一代一代人的不斷打磨,已形成了自己完整的表演體系。“一舉手一投足”都有著一定的程式,所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即是如此,就連舞臺上的“亮相”也有著一定的要求。“四功五法”就是演員從小開始就要練習的本領,也是戲曲演出的基本程式。在這部影片中,最明顯的地方就是“虞姬舞劍”一出,能夠看出,在這段舞劍的過程中,所有的電影語言都是為了襯托虞姬的舞動以及身段,可見導演是有意而為之,就是為了傳達出對戲曲程式的尊重。這個做法是正確的,也是必須的,也可以看出導演滕俊杰還是了解戲曲的。戲曲程式不僅可以對人物進行褒貶的評價,還可以一定程度上調動觀眾的想象力,能夠讓觀眾無時無刻不參與到劇情中來。當下很多觀眾,甚至戲曲界人士也主張擺脫戲曲的程式化表演,理由是戲曲的程式化表演導致很多年輕觀眾無法接受,節奏慢,這樣就不利于戲曲的傳承和發展。持這種觀點的人顯然是沒有真正了解戲曲。殊不知,這些程式化的表演,是經過一代一代藝人從藝術實踐中,不斷總結出來的,并且戲曲的程式在舞臺表演中也起著很大的作用。3D京劇《霸王別姬》,導演由于過多地運用電影鏡頭和影視化的表達方式,削弱了戲曲的程式化表達。
(三)節奏性
包括戲曲與話劇、歌劇、舞劇在內的一切藝術,都是重視舞臺節奏的處理和體現的。戲曲的這種節奏感是統一于戲曲音樂中的,在戲曲舞臺上戲曲唱腔和戲曲打擊樂的節奏以曲牌、板式、鑼鼓點等形式出現,并且成為相對穩定的程式。
節奏在表演過程中的作用也是很突出的。它可以更好地刻畫人物,表達人物內心的情感。比如京劇《打漁殺家》中,當蕭恩說至“本當不做這河下生意,怎奈囊中”時,小羅一擊,再接著說:“哎,慚愧”,使蕭恩感慨萬千的情緒具有了藝術的節奏感,因而也更具有舞臺效果。節奏性是戲曲形式的特點,又與戲曲的內容密切相關。因此,對節奏性的把握,不僅是對戲曲形式的把握,而且是對戲曲形式表現能力的把握。它作為戲曲形式的表現規律是應該加以繼承的[4]。在尚長榮版的《霸王別姬》中,雖然導演也注意到了戲曲節奏性的問題,甚至個別地方也是很明顯地凸顯出來了,但是整體而言,由于電影手法的運動,節奏性的把握略顯欠缺。所以,3D京劇《霸王別姬》雖然在戲曲與電影結合的嘗試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究其根源,還是沒有處理好電影和戲曲的關系,進而丟掉了戲曲的本質特征。
二、戲曲與電影結合策略
(一)處理好音樂、舞蹈、詩歌三者之間的關系
戲曲與話劇、歌劇、舞劇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很大的不同。話劇重說白,歌劇重音樂、舞劇重演員的肢體動作。然而,戲曲是一門綜合藝術,在表演上,既有說白,又有音樂,還有舞蹈。正因為如此,戲曲從萌芽產生到金元時期的得以形成,到各種藝術的最后綜合,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從中國古代的《尚書.舜典》載:“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可以看出,就是指人們裝扮成百獸應節拍而舞,而且這種理解,可在《呂氏春秋》中找到佐證[2]。所以,從戲曲萌芽時期開始,就決定了戲曲是與歌舞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