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延伊
【摘 要】中提琴的琴音相對柔和深沉、樸素無華,它的技法表演過程有著三大要點,即中提琴、演奏者以及相關的作品。在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之后,中提琴演奏的技法越發成熟,可以根據不同的表演要求,對每一種需求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演奏者用嫻熟的演奏技法以及對音色的完美控制,把中提琴發揮到極致。
【關鍵詞】中提琴;演奏音色;技法表現
中圖分類號:J6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4-0071-01
演奏音色,也被稱為音質,是聲音的一種物理表現方式,是根據聲波與泛音之間的差異而創造出來的。在對中提琴的演奏音色技法表現進行研究的同時,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科學發聲的方式以及技巧,還可以幫助中提琴演奏者激發出對音樂的無限追求,并且也可以幫助人們更加了解中提琴的魅力所在。雖然目前對中提琴的演奏音色有著一些研究,但是絕大部分都不夠系統全面,所以就需要一個相對完整的總結,來促使人們對于中提琴的了解更加全面。
一、中提琴的規格材質與音色之間的關系
在對中提琴的音色進行研究的同時,我們不僅要掌握嫻熟的演奏技巧,還要對中提琴的規格材質有著一定的了解。在中提琴的材質上我們所關注的點應該在所用原料的產地與原料的年份,專業的演奏家更傾向于年份悠久的歐洲材料,所以用歐洲材料制作出來的中提琴,其音色較為清澈。除此之外,木料的種類、干燥程度、質地和厚度等都會對中提琴的音色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一般的情況下,規格的大小是根據演奏者的實際情況而定制的,譬如身高、手臂長度、手掌大小、適應程度等,而且也需要考慮環境因素。在中提琴獨奏中,選擇較小尺寸的中提琴,可以使聲音更具穿透力和感染力,從而能夠達到完美的演出效果。[1]
中提琴表演者必須將平時大量訓練成果在登臺演奏的瞬間完美展現出來,這是對于演奏者審美及心理上的較大考驗。不同的時期,根據不同的作品,對于音色的需求及其技法有著不同的要求。在西方音樂史中,宗教、政治及當地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對于音樂的發展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所以,音樂流傳至今被劃分成古典主義、印象主義、巴洛克、浪漫主義等多個形式,在流傳過程中又不斷增添了很多流派。在練習時,應該對該曲目的作家、流派及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全面了解,并且仔細分析作品當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更好地抒發音樂情感,盡最大努力還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
二、演奏時的姿勢、技術與音色之間的關系
在坐立進行演奏的時候,應把身體的重心分散在雙腳以及臀部上,背部不要靠在座椅上,雙腳自然分開,支撐著身體,讓身體更加穩健。而在站立演奏的時候,雙腳之間的距離大約與肩膀的寬度相等,把身體的重心放在雙腳之間,并且需要重心能夠自由地在雙腳之間轉換。在握琴的時候,身體保持較為放松的狀態,將中提琴放在身體左側,用左手進行托舉,并用頭部與鎖骨把琴牢牢控制在肩上。左手的技巧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按弦,按弦應用指尖,由右下方逐漸向左上進行傾斜按弦,在按弦的過程當中手型要始終保持圓形,手指輕抬,準確且快速有力地落下,按弦后立刻進行適度放松。另一種是揉弦。揉弦是作為技巧的一部分,由指尖部分開始逐漸帶動手指、手腕及手臂進行運動。在演奏的過程中,揉弦幅度略大,要保持在揉弦的過程當中聲音連貫,并且適當加入手臂動作。
在演奏時右手握弓要盡可能放松,拇指自然彎曲,食指適當抬高一點,以此來保證握弓的平衡性,并且使弓更加有抓力,其余手指則有規律地放在弓桿上面,并向著食指所在的方向進行傾斜。運弓的過程當中要注意掌握準確的觸弦點,弓壓、弓速的練習與運用才是運弓的關鍵。另外,在運弓的過程當中,演奏者右臂與肩膀部位需要一定程度的放松,弓與弦呈現直角,換弓的過程當中要做到平穩且沒有間隙,從而使聲音達到飽滿圓潤的效果。演奏時所使用的弓法是最為重要的,演奏者要注重弓法的練習,從基本功入手,打下扎實的基礎后再進行升級。演奏的時候需要根據自己對于作品的全面理解來選擇弓法,要準確表達出音樂當中的情感,這樣才能夠在使用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2]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提琴的音色技法表現是一門困難且復雜的課程,只有不斷加強訓練,并且掌握好相關的知識以及技巧,才可以在音樂的領域中得到提高,并且能夠獲得良好的發展前景。中提琴是非常具有發展前景的,因為它能夠同時替代大提琴與小提琴,還可以中和大提琴與小提琴對立的音色,能在整個交響樂團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提高中提琴在樂隊中的地位,對于中提琴人才進行培養,并且在中提琴的演奏技巧上加強訓練,可以使交響樂隊的發展更為廣闊。
參考文獻:
[1]李衛華.淺議大提琴的音色處理技巧[J].北方音樂,2017,37(15):62.
[2]任韋璇.淺談中提琴的演奏藝術[J].北方音樂,2017,37(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