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國朋
【摘 要】本文以濰坊木版年畫為例,探討了木版年畫的品牌建設問題,在對其介紹的基礎上,分析了木版年畫發展的困境,指出木版年畫傳承與保護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濰坊木版年畫品牌建設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地方民間藝術;濰坊木版年畫;品牌建設
中圖分類號:J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4-0152-01
一、濰坊木版年畫概況
濰坊木版年畫以楊家埠年畫為代表,發展成熟于明代,繁榮于清代,衰落于民國,奮起于新中國成立后,此后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逐漸豐富,貼年畫這一傳統年俗也漸漸被其他年慶活動所取代。因此對濰坊木版年畫進行有效保護與傳承是非常有必要的。將濰坊木版年畫這一民間藝術形式品牌化、大眾化,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能夠提高人民對文化藝術的保護意識,為人們提供更多的藝術享受,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濰坊木版年畫品牌建設的困境
(一)社會環境變遷,年畫銷量萎縮。年畫雖然不局限于過年期間張貼,但年節市場對于年畫的銷售來說非常重要。在物質文化生活相對匱乏的20世紀80年代,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出現爆發性的增長,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貼年畫。然而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新技術、新產品,大量繁榮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現代化的傳播手段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經無法通過一張色彩艷麗的年畫來寄托。現代人崇尚自由個性化的審美觀念,熱衷于新的文化傳播手段和新的生活娛樂方式,當這一現象同時出現在城鄉各地的時候,年畫的銷量也必然出現衰退式下滑。
(二)從業人員稀缺,技藝面臨失傳。年畫是一項綜合性的民間作坊式藝術,工藝較為復雜,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才能成為一名獨立的年畫藝人。目前,從事木版年畫制作的藝人很多都已年過古稀,由于年畫市場的萎縮,愿意學習和從事這一技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因此該技藝已經面臨失傳的危險。在這種前提下,即便是想讓其經久不息地傳承下去,也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三)重視程度不夠,創新能力缺失。雖然地方民間藝術是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也紛紛被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收錄,但是有相當多的地方民間藝術相繼失傳,只留給后人一份記憶。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消費者的不推崇;其次是從業者失去熱情;最后是整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忽視。
三、濰坊木版年畫品牌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充分利用互聯網,推廣濰坊木版年畫。如今,互聯網無疑是助力年畫藝術走向大眾的有效形式。例如,可以建立一個專門的濰坊木版年畫收藏網站,將海量的年畫作品分門別類收藏其中,網站建好后向網民推送,讓網民欣賞到無數出色的年畫作品,通過欣賞對年畫產生興趣,這樣就開發出了很多潛在的關注者,對于濰坊木版年畫的推廣能產生較大的推動作用。此外,將年畫與淘寶、京東等電商結合,在平臺上建立品牌旗艦店,讓消費者對年畫產生品牌印象,對濰坊木版年畫的品牌建設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二)結合其他藝術形式,拓展濰坊木版年畫市場。濰坊是世界風箏的發源地,而楊家埠則是濰坊風箏的重要產地,因此將年畫與風箏兩種藝術形式相結合,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從2004年開始,楊家埠在濰坊國際風箏會期間舉辦楊家埠年畫風箏藝術節,以“弘揚民間藝術,展示民俗風情,服務文化旅游,推介品牌寒亭”為主題,以獨具創意的主題活動為載體,將藝術節打造成為文化的平臺、旅游的盛會、招商的渠道和百姓的節日。這一節慶活動已經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可以加大這一活動的宣傳力度,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廣告宣傳,使各地人們對濰坊木版年畫從聽聞到了解,從了解到接受,最終達到熱愛,從而實現消費或學習。
(三)注冊品牌,保護木版年畫版權。注重木版年畫版權意識,注冊屬于自己的品牌,樹立獨特的風格,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化的內容結合起來,開發出現代人喜聞樂見的年畫形式,對于木版年畫在新時期重新繁榮將會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注冊品牌的同時,要維護品牌形象,注重保護版權,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創設“楊家埠木版年畫版權保護協會”,將年畫藝人、生產經營者、專家學者和司法工作者結合起來,創新技藝,維護版權,加大版權保護的宣傳教育力度,進一步提高濰坊木版年畫的版權意識,提高木版年畫創作者的版權法律意識,建立誠信年畫創作,提高年畫創新競爭力,創造良好的年畫版權環境。
參考文獻:
[1]王瑛嫻.隨“俗”而進——楊家埠年畫的“生命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2]張殿英.楊家埠木版年畫傳承與創新[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
[3]都晨.木版年畫發展中的博弈與互動——以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為例[D].中央民族大學,2012.
[4]陳隸靜,郭梁.山東濰坊楊家埠木板年畫保護的必要性及措施[J].美術大觀,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