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雨萱
摘 要:家庭暴力作為社會頑疾,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過對姚榮香案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在該類案件中量刑時應注意的幾個方面,從中梳理出背后蘊含的法理。
關鍵詞:家庭暴力 姚榮香案 以暴制暴 量刑
一、姚榮香故意殺人案簡介
被告人姚榮香和被害人方某丙系夫妻關系,結婚十余年來,方某丙在不順意時即對姚拳打腳踢。2013年下半年,方某丙開始有婚外情,在日常生活中變本加厲地對姚榮香實施毆打。2014年8月17日凌晨,姚榮香趁方某丙熟睡之際,持宿舍內的螺紋鋼管猛擊方某丙頭部數下,又拿來菜刀砍切方的頸部,致方某丙當場死亡。作案后,姚榮香撥打110報警并留在現場等待警察到來。案發后,被害人方某丙的父母方某甲、張某表示諒解姚榮香的行為,并請求對姚榮香從輕處罰。
二、家庭暴力案件中以暴制暴量刑問題的法理學分析
雖然是暴力犯罪,但是在家庭暴力中以暴制暴的行為比較特殊:首先,被害人有過錯;其次,施暴人自己也是受害者,且在此之前的多次家暴中處于弱勢地位;再次,施暴者有防衛自己免受更嚴重傷害的意圖。基于這些特殊性,在對家庭暴力中以暴制暴的施暴者量刑時應慎之又慎。
(一)是否構成正當防衛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中所說的正當防衛必須要滿足五個條件:第一,起因條件,即有現實不法侵害;第二,對象條件,即防衛行為必須針對不法侵害人本人;第三,時間條件,即不法侵害正在發生;第四,目的條件,即具有防衛意圖,為了本人、他人、集體或者國家利益免受正在發生不法侵害;第五,限度條件,即防衛不能超過必要限度。
本案中,姚榮香顯然不完全滿足上述條件。
(二)量刑的法定情節和酌定情節
本案中,姚榮香具有以下法定和酌定量刑情節:
1、自首
《刑法》第67條第一款規定: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本案中,姚榮香作案后撥打110報警并留在現場等待警察到來,符合《刑法》中自首的規定。
2、受害人過錯
《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并沒有明確規定被害人過錯作為量刑法定情節或者酌定情節,只在相關刑事司法政策文件以及會議紀要中有所體現。例如,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規定,犯故意傷害罪,如果是因被害人過錯引發犯罪或對矛盾激化犯罪負有責任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 20% 以下。《刑法》第 61 條規定: “對于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根據這一規定,量刑原則可以概括為: 以犯罪事實為根據,以刑事法律為準繩。被害人過錯程度越大,其對犯罪行為所負的責任就越大。在以暴制暴的案件中,被害方使用暴力在前,因此被害人過錯可以作為酌定量刑情節。本案中,被害人方某丙十幾年來對被告人姚榮香屢屢施暴,并在案發的數小時前對其施暴并以離婚相威脅,可以認定被害人方某丙有重大過錯。
3、行為人主觀惡性不大,再犯的可能性不大
本案中,姚榮香長期遭受家庭暴力,當被害人方某丙向姚榮香提出離婚并要求姚獨自承擔兩個子女的撫養費用時,姚榮香忍無可忍,遂起殺心,姚榮香本身就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其犯罪行為處于保護自己保全家庭的目的,其主觀惡性相比一般的故意殺人罪主觀惡性較小,再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并且被害人家屬對其罪行表示諒解。這些都可以作為其量刑的酌定從輕情節。
(三)量刑檔次的適用
《刑法》第232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案中姚榮香雖辯解自己不是故意殺死丈夫方某丙,但事實上姚榮香侵犯了方某丙的生命健康權,客觀上實施了猛擊方某丙頭部,又用菜刀砍切方的頸部,致方某丙當場死亡的客觀行為,姚榮香主觀上有置方某丙死亡的故意,且姚榮香是精神健全的成年人,具備完全的刑事責任能力。所以姚榮香已構成故意殺人罪。但其行為是否符合“情節較輕”呢?本案中,姚榮香最有可能符合的也就是激情殺人,激情殺人是指行為人因被害人的嚴重過錯而受到強烈精神刺激,激情之下將被害人殺死。它有下列幾個特征:(1)被害人的嚴重過錯致使行為人產生激情。(2)行為人在激情支配下,當時殺死被害人。而本案中,方某丙毆打姚榮香是在2014年8月16日中午,向姚榮香提出離婚并要求姚獨自承擔兩個子女的撫養費用是在8月16日晚上,姚榮香殺害方某丙是在次日凌晨,雖然時間點上有較長間隔,姚榮香在受到家暴和離婚的威脅,作為一個理性、正常的成年人,應當認定其“激情”已經在這一時間間隔里消退,如果再認定姚榮香在凌晨時分殺害方某丙的行為是在其情緒激動,不受理性控制的情況下做出的,繼而認定其構成激情殺人則明顯不妥。
但根據《關于依法辦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見》第20條的規定:充分考慮案件中的防衛因素和過錯責任。對于長期遭受家庭暴力后,在激憤、恐懼狀態下為了防止再次遭受家庭暴力,或者為了擺脫家庭暴力而故意殺害、傷害施暴人,被告人的行為具有防衛因素,施暴人在案件起因上具有明顯過錯或者直接責任的,可以酌情從寬處罰。對于因遭受嚴重家庭暴力,身體、精神受到重大損害而故意殺害施暴人;或者因不堪忍受長期家庭暴力而故意殺害施暴人,犯罪情節不是特別惡劣,手段不是特別殘忍的,可以認定為刑法第232條規定的故意殺人“情節較輕”。被殺害施暴人的近親屬表示諒解的,在量刑、減刑、假釋時應當予以充分考慮。根據該規定,應當認定其為故意殺人情節較輕。所以本案最后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量刑檔次內對被告人姚榮香判處刑罰是刑當其罪的。
結 語
“以暴制暴”犯罪的女性首先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其犯罪的主要原因在于自保或保護家人,社會危險性不大,因此在刑罰執行的過程中,應積極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考慮“以暴制暴”女性特殊的犯罪背景及其對家庭的重要作用,適用人性化的刑罰執行制度。
參考文獻:
[1] 孫彩虹,李 芳:《論家庭暴力引發的女性“以暴制暴”行為的刑法規制》,《法制與社會》2014年第2期。
[2] 趙秉志,郭雅婷:《中國內地家暴犯罪的罪與罰》,《法學雜志》2015年第4期。
[3] 高銘暄,馬克昌,趙秉志主編: 《刑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