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露丹
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只停留在書本、課堂上,與實際連理不緊密,往往會造成學校教學進度與學生掌握程度的工作情況嚴重脫節,因此,在教學中如何最大程度地激發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們學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是很關鍵的部分。很多企業也不喜歡接收大學教育出來的只停留在理論上,而缺乏實踐經驗的大學生,這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所遇到的緊迫問題。教、學、做三合一的實踐性教學體系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更好地思考、提前適應社會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提高學生自己用實踐檢驗真理的能力以及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能夠讓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效果得到提高和進步。
培養用人單位生產、建設、管理還有服務等方面以及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還有社會主義建設中所需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是大學的根本任務。設計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個大學培養各方面綜合發展的重要課程,是學校活動開展工作,學校教育目的的中心環節。我國教育的辦學方針與指導思想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各個大學人才培養就要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并且要緊密地圍繞著其根本任務來建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活動的開展模式,設置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運行體系,與相關的專業知識有效結合,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政治理念以及綜合素養,為培養為社會主義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才這一明確目標而服務。
瑞士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是最早提出了:首先,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生獲取信息、獲取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學習到一定的知識,還是需要借助一些外部的力量,例如老師的教導還有教科書等;其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處于組織者的地位,應該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教師的指導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方向、內容、進程、結果和質量,有引導、規范、評價和糾正的作用,教師的教導還影響著學生學習方式以及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影響著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三觀的形成和發展,老師要善于創造和諧的情景,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善于體驗和引導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自覺學習;接著,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課堂上的主體,是課堂上的主角,學生應該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和學習;最后,教學的過程也是一個建立學生和教師之間合作、友愛、民主和平等的交往關系的過程,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之間共享教學經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和教師有著共同明確的教學目標,二者之間相互交流思想、情感,共同實現培養目標。當然,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和教科書中的內容,學生應該走出去,通過親自活動,探索獲得的學習經驗,教學中也要充分利用學生已經擁有的知識和經驗,增加學生學習新知識所必須有的感性知識,以保證和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在大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學過程中所有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的元素都要與專業知識相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就能接受到思想政治的熏陶和培訓,逐漸呈現出一種大學生主動學習和構建出新的思想政治知識體系的過程,讓理論聯系實際,印象更加深刻。而不是像以前一樣通過老師單純地對思想政治理論與實際分離講解,學生只是簡單地將課本上內容裝入大腦,然后慢慢淡忘。思想政治理論與實際的有效結合的教學模式的本質就是學生通過已有經驗和知識,在課堂上作為主體,并在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情況下,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分析、對比、重新構建、評判和選擇的過程。
激發大學生在思想政治課程上的主觀能動性是當前高校教學體系的構建是進入互聯網+時代,鼓勵大學生自主獨立的新需求。所以,最大程度地鼓勵并引導學生們學會自己發現新知識新方法并去參與創造,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的發展和進步才是我們的祖國能夠得以持續發展、不斷進步的不可替代的措施。
首先是建立以學校、學校各個部門老師團隊或者班級為單位的網絡學習平臺,加強高校網絡平臺管理意識。校領導可以充分利用中學中的櫥窗、宣傳黑板、校報、廣播、校園網等一系列校宣傳工具和手段來向大家宣傳網絡學習平臺,充分增強學校各級領導和教職員工在網絡學習平臺上教育的意識還有學生們的學習意識。建立以校領導作為組長,各個部門為成員的網絡平臺管理小組,全部都積極參與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養成自覺維護網絡學習平臺的定時更新和完整性的意識。
從當前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來看,各個高校都在“寬口徑”的教育理念下減少了專業課程的課時,所以要在更少的時間內教授學生們學習完全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就需要學生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尋求更多的學習方式。而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就是學生們最好的選擇。
利用網絡學習平臺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間短少,內容精簡,結構緊湊,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調動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突出重難點,并且學習時間比較自由,學生們可以利用手機、電腦、平板隨時隨地打開觀看學習。網絡學習平臺內容能夠把知識融會貫通十分全面具體而又精簡地講解出來,學生們還可以在觀看完學習平臺的內容后在課堂上將疑惑之處與老師同學們進行交流,從而解決問題。老師也可以根據網絡學習平臺上的內容進行補充和突出,使教學更加新穎,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一方面,各大高校在網絡學習平臺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確定以增強大學生的愛國精神和建設社會主義的意識為目的。建設有鮮明特色和獨特方法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變換在網絡公眾平臺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主體,使同學們成為整個教育的主角,在網絡平臺上可以匿名對思想政治教育老師進行評價并提出各種意見和建議,從而建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另外,老師還可以在網絡學習平臺上設置各種測試評價內容。無論是思想政治的理論還是實踐,讓學生可以在課下就可以利用空余時間完成測試,讓老師及時掌握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和思想漏洞。網絡學習平臺的方式既方便又快捷,具有靈活性,符合大學生的學習習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對于老師進行教育工作也十分有利,二者的有效結合,必定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解決當前各大高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們的思想政治水平。
在高速發展的今天,面對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也要選用與傳統教學方式完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當前流行的網絡結合起來,激發激發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大學生灌輸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和實踐方法,豐富每一位大學生的大腦,培養他們的愛國精神,讓各大高校與大學生一起聯手共同建設美好家園和社會主義事業。
[1]趙佳寅.大學生思想政治“微教育”模式研究[D].吉林大學,2017.
[2]桂竟.社會熱點問題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7.
[3]邢麓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中學思想政治課的銜接與深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4.
[4]李麗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高中思想政治課銜接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