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斯婕
新時代呼喚新工科理念,新工科推進新時代發展。幫助新工科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質,真正做到“抓好思想鑄靈魂”是我國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
我國工科大學生在近幾年的思想政治學習中有較大幅度進步,主流價值觀繼續積極向上,但由于我國文理分科等歷史因素,西方價值觀影響、虛擬網絡負面影響等外界因素和學生社會閱歷不足等個人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工科大學生仍存在人文教育基礎薄弱、內容單一、重視不夠,容易受西方價值觀影響等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嚴峻的挑戰。
一方面,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下,我國大部分高中在高中二年級、甚至一年級就實行文理分科,很多理科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基礎相對于文科專業的學生較差。這部分理科生在大學選擇工科專業繼續深造學習,導致我國工科大學生幾乎沒有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習背景。另一方面,20世紀50年代高校院系調整,我國高校的專業設置也日益精細化,專門學院數量激增,很多理工科高校或者理工科院系設置的人文科學課程較少,極大地削弱了理工科學生的文化基礎學習機會。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網絡飛速的發展,西方敵對勢力通過多種途徑對我國大學生進行思想文化滲透,以此來影響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但我國工科大學生更重視專業技能提升,對應用操作性較強的知識更感興趣,而對深層次的政治理論問題、現實社會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現實問題等認識較模糊,不能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斷,甚至對政治表現出冷漠和排斥。雖然當前工科大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信仰情況總體積極健康,但還是有部分同學理想信念迷茫,漠視或者抵制馬克思主義。在西方文化和虛擬網絡負面影響等的強勢攻擊下,以國家和民族的情感作為根基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很大的影響。
新時代對新工科人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新要求,新工科人不僅要有精湛的技術,有工匠精神,還要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對工作、人和社會負責任,要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法治意識、生態意識和工程倫理意識等。而我國當前的工科生,“只讀圣賢書不聞窗外事”,社會閱歷淺,進入大學后,學習目標不明確,把大量的時間投入到上網及電腦游戲;由于工科專業性別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男生不注重人際交往,處理男女關系并不擅長,嚴重者還會產生心理問題;部分工科生消極對待校園文化活動,認為這些事情不重要;還有部分工科生缺乏社會責任感和公德,或是存在知行不一致的現象。他們進入社會后,知識面窄,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缺乏團結協作精神,不善于與人合作,缺乏獨立思考,沒有個性、激情,有的只是一點狹窄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定“四個自信”,提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認為,“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有助于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結合當前我國工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緊緊抓住工科生的特點做好以下幾點。
與傳統的工科人才要求不同,新時代的新工科人才不僅要技術優秀,還要有良好的經濟、管理知識和人文素養。對于文理分科和專業課程設置等歷史因素造成工科生人文素質不平衡的現象,高校可以通過進一步加強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認知為途徑,提高他們的傳統文化自信,幫助其提高人文素質。
習近平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對提高新工科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抓住中國傳統文化自信這個基礎,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教育資源,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進一步提升新工科人對于家國情懷的認知和認同,強化人文知識和素養修養;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和課外活動形式,進一步幫助他們砥礪品德,提升社會責任感;要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新工科文化兩者科學統一,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幫助新工科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利益觀和強烈的生態自然觀,了解工程建設所蘊含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審美價值、精神價值等。
我國近幾年的工科在校生約占高等教育在校生總數的三分之一,且新工科人才以后將投身以互聯網和工業智能為核心,以新型信息、能源等領域為主干的相關行業,這些關注未來的產業直接關乎國家的未來。因此,新工科人的理想信念教育直接關乎我國未來的安全穩定。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素質的核心內容,高校對新工科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注重在知識傳遞中增強親和力,不能實施“填鴨式”教學,比如可以將科技競賽、就業考研形勢等案例融進到新工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中,讓教學內容與形式更加貼近學生專業和思維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要在情感體驗中增強滲透力,可以利用工科生喜歡高科技、喜愛網絡交流等特點,豐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內容,讓他們在網絡上參與傳統節日的舉辦、重大歷史紀念日的重現等,體驗當時人民的生活狀態和真實情感,從而增強對他們文化自信教育的滲透力;要在角色踐履中增強吸引力,通過以工科主題相關的各種校園、社會實踐活動,承擔多種角色去親身體驗社會的發展、變化,從中尋找社會進步的優秀成果。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應注意參照新工科生的培養目標,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與新工科實踐、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張大良強調,新工科建設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項行動,這項行動的價值追求是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因此,我們在培養新工科人才時,必須強化他們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的價值追求。而這個價值追求,內化到他們的個人身上,就是他們必須要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價值觀教育,我國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為核心。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既是對全社會的要求,更是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幫助新工科人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凝聚共同的價值追求,幫助他們提升自身綜合能力,成長為優秀創新的工程科技人才,助力我國經濟發展動力轉換、結構調整、方式轉變、產業升級;要幫助新工科人強化責任擔當,做好服務國家戰略、區域發展的準備,真正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幫助他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知識學習、職業規劃中,轉化為自身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新工科建設的提出是對國家戰略發展新需求、產業轉型升級新趨勢、國際競爭新形勢以及立德樹人新要求做出的積極回應。新工科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質狀況,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得失,所以,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以傳統文化自信為基礎、以馬克思主義自信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為引領,扎實以文化自信推動新工科人才培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新工科大學生德學兼修、全面成才。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 教高司函 [2017]6號[EB/OL](2017-02n/s78/A 08/A08_gggs/A08_sjhj/201702/t20170223_297158.html.
[2]張大良.因時而動 返本開新 建設發展新工科——在工科優勢高校新工科建設研討會上的講話[J].中國大學教學,2017(4):5-6.
[3]魏媛媛,杜瑞平.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現狀及其價值實現[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0,22(5):75-77.
[4]李齊全,李虹.“新工科”建設中的工程文華教育探析 [J].安徽建筑大學學報,2017,8(4):80.
[5]人民網.“新工科”,新在何處[EB/OL].(2017-04-05).http://bbs1.people.com.cn/post/1/2/1/1619 64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