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成
所謂“情感教育”,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和諧融洽的教學環境,妥善處理好教學過程中情感與認知的關系,并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情感教育不是一個獨立的教育科目,它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情感教育能夠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做到主動學習,并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從而讓他們自己主動要求學習美術。在課堂上,他們會跟著老師的要求一步一步完成任務、學生與教師互動起來,課堂氛圍也就生動活潑起來。這樣的教育模式便可以不斷強化學生自己的美術水平,還能促進他們良好品德、綜合素質的全方面發展。
雖然說情感教育如今已經被普遍得到認可,教師培訓中也涉及了情感教育,但是從理論認識到具體實踐還需要各位教師付出很大的心血。情感教育的普遍、大力推行,還是一個具有挑戰的長期過程。不過我國目前將情感教育滲透進中學美術教學中的成功案也有。例如:江蘇南通一名小學教師提出的“情境教學”模式。所謂的“情境教學”是通過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表達出來的情感和營造的氛圍所形成的一種課堂環境,此時課堂中的學生像是啟發似的,主動把心思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課堂效率便得到提高,同樣逐漸的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再比如上海市一所中學校長創設了一種名叫“成功教育”的模式,而這種教學模式主要針對那些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他覺得學習困難的學生與正常學生是擁有相同的能力的。運用這樣的模式,學生可以從多方面獲得成功的喜悅,他們心理就會有所改善,便逐漸可以克服困難、獲得成功。這樣不僅可以讓這些學生心理變得不再自卑,逐漸開朗起來,還可以為他們以后的生活奠定一定的基礎。由此可見,盡管情感教育并沒有普遍,但是實踐出來的案例也都具有一定的成效的。情感教育對于我國中學教學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抱有全部的希望,“滿天的星星盼著一顆月亮”似的心態對自己的孩子期望值很高。因此如今各中學也都面臨著來自家長、來自上級和升學的壓力。因此家長、老師便只注重學生的文化成績,課堂上老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文化知識。雖然教師對情感教育多少有些了解,但在教學過程中卻沒有明確、具體的實踐。家庭中,父母只要求孩子能夠成績理想,取得高分數。一味注重技法知識的提高,卻不在意心里情感的教育。都忽略了學生的興趣培養和美術教育。
升學的壓力使得學校不得不削減美術學科的學習,所以學生接受美術課程學習的時間相對較少,也更加談不上情感教育。只是一味地被動學習文化知識,缺少了興趣、品德、情感等方面的培養,上課內容偏理論、氛圍也不活躍,因此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也因此削弱。
為了讓學生能夠有足夠多的做題時間,老師只能加快教學進度,原本應該是上課學生有問題向老師詢問,卻變成了老師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卻得不到理解和消化,也就不能合理運用。學生只能課后解決或者死記硬背。長期處于這樣的狀態,學生也會身心疲憊。自然,課堂上就少了學生與老師互動的氣氛。由此可見,這便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美術教師是學生學習美術專業知識的啟蒙者。教師教書育人,是學生們學習和效仿的榜樣。要想將情感教育滲透進中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就需要達到一定的要求。此外,美術教師要加強自身在情感教育方面的學習和完善。不斷提高自己對情感教育的理解和觀念,才能合理將情感教育滲透入教學中。因此教師的情感素養至關重要,一位擁有優秀情感素養和專業知識的美術老師,一定會被學生所欽佩、被感染。當然,教師也應該正確認識自身價值和職責要求,熱愛自己的工作和學生。對待中學生要有一定的耐心和責任心、還需要擁有優秀的品德、心態等。從各方面的給學生樹立榜樣,與學生融洽相處,平易近人。從而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科的求知欲及興趣。如今的科技、互聯網發展迅猛,教師更應當跟上時代的步伐,巧妙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展開學習,實時掌握情感教育的發展趨向和最新消息,并結合美術專業知識進行不斷創新與研究,設計出具有自己獨特并適用于學生的教學模式。
美術本身就是一種能夠表達自己情感、想法的學科。歷代書畫家無論是不滿朝廷的制度還是對現實生活的淡然...他們將情感描繪在作品中讓后世人尋味。同樣,中學美術教學不是一味將書本中枯燥嚴肅的理論知識傳述給學生,而是應該用生動風趣的語言、恰當的情感來營造課堂氛圍,從而讓學生有興趣并主動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當然合理利用多媒體展示的形式授課,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印象又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如:課堂上教師給學生們欣賞一幅名畫,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在教師已掌握此幅名畫的內涵之后,便可向學生詳細講述此幅名畫精彩之處;并可利用教學用具講解畫中色彩、基調、韻味等,以及畫家是如何將情感與作品融合在一起描繪出來的。這樣授課的形式,學生也可一目了然并理解老師所講述的內容,同樣還能提高他們的審美和美術水平。相比傳統呆板的“老師講學生聽”、“灌輸式”的教育,學生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情感也被豐富起來,這樣便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果。只有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才能對美術有一定的了解、對審美有獨特的見解;同時情感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激發。這樣看來情感教育在中學美術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課堂上的教學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往往不夠,社會環境更能讓人成長。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剛從懵懂的孩童年代轉變為青年時代,對外界事物處處保持著好奇感,但同樣會出現些叛逆行為,也還沒有樹立較為完善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綜合多方面因素來調整上課模式,并非將教學計劃固定在教室里,可利用一切外界資源進行教學實踐、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活動。小至博物館、圖書館,大至大自然。用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去感受美。帶領學生多方面的欣賞并感悟不同表現形式的作品、將思維活躍起來。比如日本的美術館有一個最大的特征就是:學生們不再是靜止的欣賞作品,他們也會參與其中,他們的博物館會加入音樂、社會等因素,讓前來參觀的同學們感受美術所帶來的情感魅力。因此美術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將情感教育與美術知識聯系起來,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和目標,適量帶領學生外出參觀美術展覽、博物館等,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去拓寬學生的眼界、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當然平時教師自身要多觀美術展,了解當今美術流派間的特點、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去熱愛生活。平時也要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多方面了解學生想法,視情況來設計自己的教學計劃和目標,最終實現情感教育的目的。
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審美的,在中學美術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促使他們拓寬眼界、活躍思維從而全面發展。教師是教學的主體,首先要拋開一切傳統呆板的教育模式,利用一切外界新興資源進行教學。多形式、多方面的展開上課形式。當然,中學美術教師的教學目的并非讓學生成為美術人才或是畫家,旨在培養能夠通過美術教育來鑄造一個個全面發展的人。
1.卞太順.《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2016.8
2.劉逐峰.《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析》.2017.4
3.孫成杰.《初中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初探》.
4.陸林燕.《關于初中美術欣賞教學中情感教育問題研究》.2011.5
5.鄭海松.《論高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