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智強
目前,教師職業在上級領導和學生及家長需求,家長和學校、老師,升學率、分數等多種因素影響下,教師心理健康亟待加強。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教師關注較少,因此對農村地區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現狀的調查研究十分有必要。只有確保了教師心理足夠的健康,才可以做好孩子們更為合格,更為出色的引導者和指路人。
《義務階段農村教師的心理健康的調查報告》通過大量的調查數據分析探討在義務教育階段農村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形成的原因,總結出對教育改革有利的可行性方法和措施。調查結果顯示近50%的農村小學教師有心理問題,;二是年齡在40—50歲之間的教師心理問題嚴重突出;三是女性、班主任和骨干教師心理問題高于其他教師。
在大量數據分析的基礎以及作為農村小學教師自身的體會中,我總結出以下幾方面當前農村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現狀:
1.農村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堪憂。在我國,半數以上的教師在鄉村任教,這就表示農村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在我國的教育方陣中占據著不可忽視的位置。
2.教師在不健康的心理環境中工作,積極性不高。
3.教師的不健康的心理環境中工作,情緒化比較大。
4.影響農村教師心理壓力甚至心理健康的因素還有過度的工作量等。長期高負荷的工作狀態和超長的工作時間、較低的收入報酬、沉重的家庭負擔以及較差的生活環境,再加上忽視對自身心理問題的疏導,極容易導致強烈的職業倦怠行為和心理。
對教師心理健康的關注與研究,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更直接影響教師自身的生活狀態與生活質量。而造成農村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對農村小學教師的這些心理健康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經過調查探討,總結出改善農村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措施主要就是以下幾個方面:
1.各級領導應充分重視教師心理健康問題。農村教師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質,加上其周圍環境的特殊性,農村教師所處的社會環境在不斷變化,教育對象也存在差別,自身追求也在變化,因此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做為領導,應該重視教師的這些心理狀況,開展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并使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制度化、系統化、經常化。
2.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要減輕教師心理壓力。教育部門要從社會支持方面入手,呼吁社會對教師的關心和尊重;學校應努力為教師創設良好的人際關系環境、工作生活環境,使教師看到自己的價值,認識到自己的地位、重要性,以此來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
3.教師本身要提高自身素質。教師從自身方面也要努力提高對壓力的承受能力和化解壓力的方法技巧,包括自我調節、主動調整心理需要、創建良好的人際關系、時常進行反思等等。只有身處農村地區的小學教師自己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正面面對這些心理問題,并積極調節,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眾所周知,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育人的內容又包括了育德、育心。心理健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師整體素質提高和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基礎與保障。通過對農村小學教師心理問題現狀的調查及原因分析,尋找有效的解決問題的對策,探索優化教師心理健康,疏導教師心理困惑,從而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促進教師身心的和諧發展,切實加強和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所以,調查、分析和研究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輔導,不僅關系到教師自身的生活質量,更關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1]劉維良,教師心理衛生,知識產權出版社,2001年3月.
[2]張向葵,教育心理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10(第一版).
[3]姚文忠,教師科學素養讀本【M】,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5(第一版)
[4]高莉,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09
[5]岳曉東,中小學心理輔導的實用理論和操作技術,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5.
[6]周業敏,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現狀與對策初探,中小學教師培訓,2014(3)
[7]任其平,論農村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巢湖學院學報,200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