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紅秀
從語境的研究歷史來看,不同的學科以及不同的學術流派之間對于語境的定義都不相同,但是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講,語境指的是人們在進行語言交流活動中理解并且運用語言進行主觀交流活動。語言和環境之間緊密聯系,語言的環境對于了解語言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影響因素。如果沒有語法,人們可以正常交流,如果沒有詞匯沒有語境,人們無法正常說話了。
語境這一概念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就已經提出了,王建平先生從語用學的角度給語境下了定義:“語境是人們在語言交際中理解和運用語言所依賴的各種表現為言辭的上下文或不表現為言辭的主觀因素”[1]。
人們在日常的交往與交流中沒有放棄對語境的研究,并且從多角度入手,語境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如下:(1)語境可以理解詞語的含義,詞匯的意義可以大致分為概念含義和色彩含義兩種,例如我買了一束花和我花了三元錢,這兩句話中都有一個“花”字,但是經過分析會發現,“花”所代表的含義和語境完全不同,第一句中指的是一個名詞,一種植物,而第二句中指的是動詞,表示的消費語境。(2)語境能夠體現詞語的交際功能,隨著經濟與文化的發展,當前高校中存在很多留學生,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文化背景與民族文化的不同自然會影響人們之間的交流。因為語境的不同,西方與東方的說話方式也不同,表現的詞語語用功能也不一樣。例如,當西方人受到夸獎的時候,會欣然接受,認為這是一種榮幸,一定要表示感謝;而東方人因為儒家文化的影響,在得到表揚或者夸獎的時候,首先會自謙起來,表示自己還存在不足,并且也去夸獎對方的優秀。
2.1功能釋義法。如果從狹義角度和廣義角度解釋語言環境,狹義指書面語的上下文或口語的前言后語所形成的言語環境;廣義角度中語言環境是指言語表達時的具體環境(既可指具體場合、也可指社會環境)。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活動中,功能釋義法來自語言功能的角度,漢語言博大精深,有的詞語無法從字面上進行理解,詞典中也無法詳細解釋到,因此,需要結合語境進行分析,在語境的協助下幫助理解。語境對于語言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會影響人們對詞語的選擇和理解,同樣的詞語,在不同語境下,表達的含義就會不同,不同的詞語在不同語境中也有著各自的功能。例如,“謝天謝地你們沒有發生意外!”這句話中,“謝天謝地”很容易發現這是一句感嘆的詞匯,從詞典中也可以清楚的理解。再比如“你看你,這么大的人了,怎么還不會洗衣服?”這句話中,“你看你”這三個字如果是中國人就會清晰的了解,但是外國人卻不一樣,他們無法直接了解到這三個字的意思,如果結合語境進行分析,采用功能釋義的方法就可以知道“你看你”這三個字表示埋怨的意思,尤其是這些口語色彩比較濃烈的詞匯,更應該采用具體的方法進行學習。
再比如,外國人與中國人進行交流的時候會經常遇到一樣的語句,但是語境完全不同,導致語句的含義也不一樣,對此,教師拿出以下兩句話作比較:“我們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感到驕傲,我們以生在這個英雄的國度而感到自豪”以及“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兩句經過分析和比較,發現第一句中有了兩個英雄的詞匯,外國人對于第一句很容易理解,每個人對自己的國家都有著驕傲自豪的情緒,認為第一句中“我們國家有這樣的英雄”指的是具體的人,這是對英雄的總稱,而這個英雄的國度中指的是定語,用來修飾后面的國度,指的是這個國家具有英雄一樣的品質。除此之外,第一句與第二句之間都有一個驕傲,第一句中驕傲是相對于英雄而言,指的是因為有英雄,自身會感到驕傲,與下半句中出現的自豪相互對應,表達自身的情感。在第二句中“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是一句典型的中國性諺語,盡管近幾年來外國人開始慢慢學習中國的諺語與成語,但是基于前一句的干擾,后一句的理解也變得無從下手,驕傲與前面的謙虛進行比較,與后面的落后相互搭配,表達的是貶義詞,表示一個人自以為是,看不起他人。由此可見,語境對于詞語來說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作用。
2.2例句釋義法。功能釋義法來自語言功能的角度,而例句釋義法是從語句的角度得知的,這種方法是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活動中最常用的方法,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活動的時候首先會給出一個例句,學習者通過例句進行理解與猜測,并且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詞匯的大致含義,學習者隨后做出替換性練習和模仿性造句。在例句釋義法的幫助下,人們可以有效區別多義詞,例如:“快把衣服的扣子扣上”中,“扣”指的是套住的意思,而“不要亂扣帽子”這句話中卻與“快把衣服的扣子扣上”不同,從語境的角度分析,表達是不滿的情緒,警告一個人不要給自己或者他人安上不好的罪名。此外還有,“我被警察扣了七天”這句話中,“扣”這個詞不同于前面兩句中的任何一句,結合警察這個詞匯,分析語境,就能知道“扣”代表扣押、扣留的含義。
例句釋義法還能夠區別近義詞,例如“千萬”和“萬萬”這兩個詞匯,“你千萬不能這么做”和“大家千萬要小心”中都用到了“千萬”這個詞匯,但是根據語境進行分析,會發現“你千萬不能這么做”表示的否定,可以用在否定句中;而“大家千萬要小心”中,指的是肯定的含義。“萬萬”也可以找出例句,例如“我萬萬沒想到他是這樣的人”,結合語境表達的含義是“我沒想到他是這種人”,并且對于這個人持以否定的態度,由此可見,“萬萬”是可以應用在否定句中[2]。
除了選擇近義詞,教師在進行對外漢語教學的時候,還可以舉出文學中的作品例句,幫助分析作品的背景,學生在教師對語境的分析下了解文學性語言中語境不同時,文字的含義。例如,教師帶領學生領略中國文學作品的時候,會經常結合語境進行分析,文學作品《荷塘月色》中有一句“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有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讀到這里的時候,學生就會有了疑問,寂寞這個詞不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形單影只,表達孤單情感的嗎,怎么小路也可以用寂寞來形容了,對此,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們介紹朱自清這個作者的人物背景和社會背景,學生了解后開始分析朱自清當時的人物心境,是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希望通過自己的幻想逃避社會現實,在苦悶中感到彷徨,一個人走在黑暗里孤單寂寞又無助,因此,這句話中的寂寞是為了表達小路,其實是表達作者自己內心的寂寞無助。由此可見,中國語言博大精深,無論是口頭語言,還是書面語言都具有一定的語境存在,對于外國學習者來說,口頭語言根據實際情況和當時發生的狀態比較容易理解,但是書面語言尤其是詩歌或者散文就十分難以讀懂了,因此,教師使用語境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時候要勤于選取合適的例子,幫助學生努力積累,并深刻認識到漢語的學習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在將來的應用中有所收獲。
2.3情景釋義法。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活動中,使用情景釋義法分析語境,主要從非語言的角度進行理解的,教師在進行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活動的時候會為學生設置出一個語言環境,根據語言環境中提供的詞匯進行詞語的解釋,教師需要采用情景釋義法的同時,還需要捕捉并且利用好現場的語境和即時的語境。語境對語言有補充作用,簡單的詞語處理能表達字面上的含義,還會在語境中表達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為了方便人們學習和應用,使用情景釋義法是首選。
針對語境的補充式作用,主要體現在特定語境和臨時賦予含義兩個方面,舉例說明,對外漢語中針對閱讀理解內容,教師會選擇較為復雜的句式進行分析,例如:“這些蝴蝶大多數屬于一種,它們的翅膀的背面是嫩綠色的,當它們停在地面時,就像是一片綠草,它們的翅膀正面卻是金黃色的,上面帶著一些花紋,當它們飛動的時候就像是朵金花”;第二句為:夏天的天氣很熱,兩個人騎著自行車過來,看見一個冷飲店,其中一個說:“嘿,我們倆去冰鎮一下怎么樣?”這兩句話中,如果教師在進行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話,學生是完全聽不懂的,第一個例子較為復雜,學生理解需要時間,第二句中最后的“我們去冰鎮一下怎么樣”學生是完全無法根據語境進行體會的,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語境的補充作用教學,第一個閱讀理解中“它們”指的就是蝴蝶,前后承上啟下,如果一直重復說主語,寫的時候顯得啰嗦,讀的時候也會感覺乏味,因此,前一句說了主語是這些蝴蝶,后一句可以進行省略,以它們作為代替。而第二個例句中,“去冰鎮一下”指的就是兩個騎著自行車的人去冷飲店喝冰鎮飲料的過程,尤其在冷飲店門口的語境中,去冰鎮一下指的就是去喝冰鎮飲料,根據實際情況,了解語境的補充作用,就能對不同的句子有了各自的理解,這對對外漢語教學來說十分重要。
例如,某教師在進行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活動的時候,在講解“一……就……”的時候,學生無法立即理解詞匯的含義,面對教師造的句子也無法理解,但是這個時候有一名同學剛好開門走進來,同時一陣風刮了進來,教師可以直接造句“Tom一開門,風就吹進來了。”由于所有的學生都剛好看到Tom走進來,風刮進來這一幕,結合這個情景,再品味教師剛剛所說的,立刻就能理解了。
現場語境指的是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得到的語境,這需要學生親身去經歷,只有這樣才能印象深刻,有助于對語境的把握,因此,建議教師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活動中勤于使用情景釋義法,不斷根據情景的變化為學生制造語境和語感,多找出例句,再讓學生仿造舉例,從而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提高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能力,加深學生的記憶力[2]。
總結:總而言之,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更是一種社會活動,語言的使用離不開語境,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活動中,教師總是強調漢字應該放在詞語中學習,詞語應該放在句子中學習,句子應該放在文章中學習,但是語境在其中尤為重要,靜態詞匯的教學無法幫助留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高的學習效率,如果將語境運用得當,反而事半功倍,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教師的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