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運濤
我國的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是我國的經典文明瑰寶之一。因此,人們對漢語言文學經典的閱讀與感悟也是重要的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方式之一。漢語言文學經典是隨著歲月的沉淀與歷史的積累而留下的重要內容,然而,在現階段中,人們對于漢語言文學經典的閱讀越來越少,快餐文化卻越來越盛行。在研究網絡時代下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及體驗之前,本文首先對網絡時代下漢語言經典閱讀的現狀進行了簡述。
(一)對漢語言文學經典的閱讀的受眾群越來越少。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我國的文學藝術形式的一種表現,然而,由于信息化時代的沖擊,人們對于閱讀的需求逐漸下降,各種新的閱讀形式以及新的文學形式出現,人們對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的需求量也在逐漸下降。根據相關數據調查表明,我國國民的年均讀書數量只有半本。這個數據充分體現出了現階段互聯網時代下我國的漢語言文學經典月的受眾,除了學生被強制性進行經典閱讀外,自發進行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的人越來越少了。
(二)快餐文化的盛行影響了漢語言文學經典的閱讀。此外,網絡時代便利了人們的閱讀生活,許多的新閱讀形式與新的閱讀內容出現,文學行業也跟著網絡時代的潮流進行著不斷的變化與發展。也正是因為網絡時代的便利,導致快餐文化盛行,許多的小說或者文學作品的質量極低,在閱讀過程中只能當做消遣,甚至連日常報刊中的文章質量都不如,但是卻備受人們的“寵愛”。這種閱讀的畸形化發展,也嚴重的沖擊了人們對我國的漢語言文學經典的閱讀需求[1]。
網絡時代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漢語言文學經典的發展。然而,漢語言文學經典的文學作品與互聯網之間存在的關系也并非就是互相對立的。本文首先才從互聯網絡與漢語言文學經典之間的區別于聯系二者中探討互聯網與漢語言文學之間的關系,進而更好的進行下文對網絡時代下漢語言文學經典的閱讀策略探究。
(一)互聯網絡與漢語言文學經典之間的區別。首先,互聯網時代與漢語言文學經典之間最明顯的區別是二者所處的節奏不同。本文所提到的節奏是指所處的大生活節奏,在過去物質匱乏以及生活較慢的時代中,人們對于經典閱讀的需求與現在網絡時代中對于電影音樂的需求是一樣。但是由于漢語言文學經典屬于紙質的作品,人們在進行閱讀時往往比較麻煩,并且對于一些較長篇的文學作品,不便于攜帶,也就不能隨時隨地進行閱讀。而網絡時代下的文學作品在閱讀過程中較為便利,人們拿起手機或者坐在電腦前就可以進行閱讀,甚至可以邊看電影邊閱讀,閱讀起來較為方便,這一類區別是在二者的傳播介質以及其閱讀節奏上說的。第二點區別就是二者的質量與內涵有較大的差距,由于質量有差距,閱讀起來的代價就比較大。在進行漢語言文學作品閱讀時,作品內容中經常飽含深意,有的如《紅樓夢》等文學著作在讀的過程中可以說是每一字每一句都很關鍵,因此,在閱讀過程中就比較占用時間和精力。而反觀網絡文學,網絡文學的質量較差,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可以一目十行,甚至說一心多用,沒必要去認真研究其內涵,因此他的閱讀代價就小,不會影響人們的時間與精力。第三點是內容的背景不同,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普遍有其獨特的創作背景,但是在當前的社會中,人們無法領會到那種時代背景下作者所描寫內容的含義,也就不能深入到內容中去,進而對其沒有興趣[2]。
(二)互聯網絡與漢語言文學經典之間的聯系。然而,除了兩者的區別之外,兩者之間還存在著聯系,漢語言文學經典與互聯網絡之間可以是一種互相利用的關系。首先,互聯網絡在推廣書籍作品的方面要優于其他的媒體功能,優于互聯網的受眾量大以及群眾基礎較廣,因此,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可以通過互聯網讓更多的人進行閱讀,同時讀者可以通過互聯網更方便的對漢語言文學經典進行閱讀,便利了讀者。而從互聯網的角度來看,現階段中互聯網文學網絡中存在的這非常多的質量不合格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也拉低了當前我國的文學業內質量,因此,將漢語言文學經典在互聯網絡中進行推廣,可以有效地凈化互聯網絡的閱讀環境,并且提高我國讀者的閱讀質量和深度。在另一個方面來看,如果互聯網對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進行深入的推廣,那么就會導致更多的讀者對漢語言文學經典進行閱讀,這樣可以引導我國國民的閱讀取向,進而提高國民的閱讀質量和閱讀能力。與此同時,漢語言文學經典中所歌頌的真善美等優秀的品質及內涵都是這個時代所弘揚的正確價值觀念,人們在互聯網中對漢語言文學經典進行閱讀更是一個無形中樹立社會正確價值觀念的手段之一[3]。
通過上文的分析和論述,本文探討了在網絡時代下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的新閱讀策略,具體從閱讀量、閱讀視野、閱讀模式、閱讀形式四個方面進行對策的分析,旨在為漢語言文學經典在網絡時代下的弘揚指出更為正確的發展方向。
(一)利用互聯網絡的便利進行閱讀量的增加。由于網絡閱讀資源庫非常豐富,因此人們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通過網絡閱讀任何自己想讀的文學作品,因此,在進行漢語言文學經典的閱讀過程中,可以通過互聯網絡進行對自己心儀的經典閱讀,進而借助網絡中相關推薦功能尋找到其他的經典作品,在整個閱讀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的閱讀量,經典文學作品閱讀的越多,個人的氣質與修養就越來越端正,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在對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的方面,尤其建議相關教育工作者對小孩子進行經典閱讀的引導與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從少年階段接觸經典,并且隨著成長不斷累積閱讀量會對一個人的一生起到積極的影響[4]。
(二)利用互聯網的豐富拓寬其閱讀視野。第二點,在對漢語言文學經典進行閱讀時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絡進行閱讀視野的拓寬,由于互聯網的便利與互聯網中內容資源的豐富,人們在閱讀漢語言文學經典的過程中可以在互聯網上查閱出任何想查閱的資料、背景、作者生平等信息。進而可以使讀者更加了解經典著作的背景和原因,在閱讀過程中就可以更加投入到閱讀中去,同時也起到了弘揚我國經典傳統文化的效果。比如說《水滸傳》一書,讀者在進行閱讀時通常只能感受到書中的豪氣與綠林好漢的俠義胸懷,但是只有通過對宋朝歷史背景以及施耐庵的作者生平進行詳細的了解后,讀者才能更深入的感受到作品中所要表達的那種官逼民反以及封建社會中存在的種種弊端。讀者在拓寬閱讀視野的同時可以獲取更多其他的歷史文化知識,同時也豐富個人的知識儲備。
(三)創新更多的閱讀模式,增強閱讀趣味。另外,有些人在通過互聯網對漢語言文學經典進行閱讀時經常感到沒有興趣,針對這種情況,讀者可以借助互聯網創新嘗試更多的閱讀模式,網絡時代中有非常多的新媒體形式,對于閱讀來說,讀者可以網絡閱讀、可以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可以通過聽相關的文化類公開課或者在聽書軟件上通過音頻形式獲取文學內容。這些新的閱讀模式都順應了人們的互聯網生活節奏,在進行多形式的閱讀過程中可以激發讀者對于經典的興趣和對內容的思考,有效的推動了漢語言文學經典以及網絡文學的良性發展[5]。
總而言之,在網絡時代下借助互聯網技術有效的進行漢語言文學經典的閱讀是現階段我國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而漢語言文學經典若想得到更好的弘揚與更多的受眾群體,就需要順應網絡時代的發展。而對于人們的閱讀方式以及閱讀質量的提高要從小時候開始樹立。因此,相關的教育工作者也應合理有效的利用網絡時代的便利進行對學生教學策略的改進,規范學生的閱讀行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只有從這些小處做起才能更好的推動我國漢語言文學事業的發展,進而達到弘揚我國優秀漢語言文學作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