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雷 楊菊琴
1.1不懂方法,下筆難。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理論知識教學往往效果不佳,理解能力差。在初接觸語文作文學習中,不知道作文的整體框架是什么,如何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完整的描述出來。如果只是理論教學,那么學生的作文多會出現敘述式作文,蒼白無力的白話。常常東一句西一句,構思沒有,邏輯性也沒有,這樣周而復始的練習不但提高不了學生的作文水平,而且學生容易形成思維定式,作文基礎差。
1.2學生缺乏想象力。學生在寫作時往往缺乏想象力,在一些概念的寫作時,學生的想象無法達到一定的深度,缺乏想象內容,無法對一些虛擬的情景進行拓展,寫作時不能完整的控制感情的基調,最終所呈現的作文往往跑題,偏題,或者蒼白無力,枯燥無味。
2.1學生對優秀范文的存在抄襲現象。學生在老師布置作文作業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看看范文,初心是好的,是想看看優秀作文是如何構思,如何描寫的,可久而久之便養成了抄襲優秀作文的不良習慣。模仿優秀作是規范寫作方式和提高寫作水平,學生在模仿過程中要進行充分的思考與總結,并正確把握模仿的程度,并不是完全照抄,也不是簡單改變修飾詞。但是學生的惰性總是占有主導地位,簡單修改并作為自己的作文,甚至有時也范文都沒有完整的讀下來,更別說是學習寫作方式和提高寫作水平了。這樣的作文訓練,即使做的再多也無法使得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只是徒增疲勞。
2.2學生閱讀積累少,缺乏寫作素材。學生在寫作時,首先需要廣度,其次才是深度,廣就是廣泛閱讀,廣泛積累。這是需要日積月累才能達到的,不能等到寫作時才去想素材,臨時借去素材,而是要在平時就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這樣在寫作時就不會心中無墨水,形成無事可寫,無從下筆的現象了。所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尤為重要。
3.1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尤為關鍵。讓學生把寫作當作一種興趣,學生們在喜歡寫作的情況下,語文寫作能力才會有效的提高。在課堂上,老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學習寫作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養成興趣。例如,老師在講作文題目時,應先引導學生去想象,然后去探討,讓每位學生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去鍛煉學生的想象力,之后老師再給學生設定一個場景,在敘述過程中生動的描述,引導學生進入場景,帶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寫作的興趣。
3.2改變學生抄襲范文的習慣,學習寫作方法。學生之所以養成抄襲范文的習慣,除了學生懶惰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學生不懂得如何去寫作。老師可以利用優秀范文來引導學生去寫作,教授學生在課下如何去學習優秀范文,還可以以此將寫作的一些方法技巧融入其中。老師可以將一段小的場景不斷豐滿講解,先將不完整的范文來奠定基調。例如寫記敘文,記敘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A范文能讓學生以理解的方式記住寫作的框架和方法。老師在引導學生這樣的作文雖然要素完整,但是感覺蒼白無力,并不生動。逐漸的去讓學生將這基礎范文去豐滿,去變得生動。學生可以通過直觀的變化去發現自己寫作中的不足,比如運動修辭手法,比如運用場景描寫,側面襯托等,這些相比于理論的講解會讓學生理解的更加透徹。
3.3培養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發現生活美好。小學生寫作有很大的局限性,經歷少,所以加強小學生閱讀很有必要。讓學生增加閱讀不僅可以拓展知識加強寫作內容,還可以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閱讀時不要盲目追求數量,而是在閱讀中不斷的去思考去積累。去思考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是什么樣的心理什么樣的場景,所表達的是什么中心思想,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寫作時能夠圍繞中心去展開,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在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學生在自己寫作時也應該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所以這就需要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好,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當前社會,學生接觸的社會信息量過大,學生沒有篩選信息的能力,常常會有不正確的觀念,負能量,這時候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的美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語文老師而言,在課堂教學應當以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作為指導,不斷改革和創新,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