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強
語用行為失誤形成的原因一般有兩個,一個是指大學生在學習日語后與日本友人或者日本的華裔華僑交流時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還有一種情況是在運用日語交流的過程中因為文化差異和社會背景的不同而產生的跨文化交流的語言障礙問題。這個時候就更應該積極的面對自身日語能力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面對并克服,從而不光學會日語的使用和單詞詞匯量的知識庫,更能夠避免在不恰淡的場合說出不合時宜的話語。
1.在外人看開語用行為失誤會被大多數人解讀為語法錯誤或者拼寫上的錯誤,實際上作為大學生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一般不會遇到這種問題,教師也不必因為這種問題考慮教學側重點的轉移。因為實際上行為失誤用淺顯的意思解讀并不是語法上的錯誤而是在不恰當的場合使用了不恰當的交流語句。而實際上作為發言者的人還恰恰使用了正確的語法和正確的單詞和正確的拼寫發音方法。
而這種“別扭的”語用行為失誤,雖然表達者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想表達的含義,但是實際上這種交流會影響兩國友人的感情交流和溝通質量。例如,在日本及其他國家男士都會非常直率的贊美女性的美貌、穿著打扮或者頭發,乃至妝容也會適當的贊美。這種情況下,通常中國的女孩就會謙虛的回答哪里有那么美麗那么得體或者怎么樣,但是在日本尤其是非常注重禮儀的禮儀之邦,女士對于男士的贊美就會表現出非常滿意和開心的樣子,只是會禮貌的表達謝意。這時候,如果運用中國的交流方式就極有可能在不了解對方文化背景的情況下造成語用行為失誤。
2.還有一種語用行為失誤被稱為社交語用失誤,也就是說在社交過程中,表達者沒有按照實際所處的社交環境有意識的調整表達,而是在非語言結構的規則的過程中無法保持交際的得體,屬于交際規則使用不當造成的語用行為失誤。
在大學的日語教學過程中,也經常會出現大學教學中的語用行為失誤情況。那么究竟有幾種因素導致了這種失誤呢?
第一,漢語思維直接擾亂日語學習過程的思維邏輯和語言環境。因為首先針對日語的學習中國學生都沒有相應的語言環境和語境熏陶,連基本的交流和鍛煉都是通過大學課堂來實現的,這樣一來,大學生就會在針對日語的學習過程中非常嚴重的收到中國文化背景和漢語言邏輯思維的影響。出現在實際的交流和會話過程中頻繁出現中國式日語的現象。
第二,日語教學方法存在問題。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大學生的授課課堂中。也就是說教師除了要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必須負責到底的幫助學生拜托語用行為失誤的問題。因為如果教師光是片面化的教授課本上的知識而不是幫助學生正確的掌握學習方法和日本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和深入研究,就會直接導致學生放棄適合自己克服語用行為失誤的方法和機會。這樣一來從根本上就助長了這種現象的演變和產生。
第三,突破文化差異才是大學日語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中日雙方的價值觀認知更是學習過程中的關鍵。千百年來,由于許多文化的養成和行為習慣文化生活背景的不同,中國和日本國籍的人民也有著不同的價值觀。例如,中國人喜歡歡聚并借機討論席面上每一個人的私事為樂趣。相反在日本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人們更喜歡尊重別人的隱私權和自由。不主張也不愿意打破別人的私生活及秘密。而這些恰恰是中國人一貫存在的作風之一。
最后想要有效的改善并想要有行之效的解決方法來改善目前大學日語教學中的難點和存在的挑戰。應該從兩方面著手,第一需要在大學課堂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文化背景熏陶方面下苦功夫。要像了解并熟知自己的祖國文化背景一樣了解日本的文化背景和社會背景。從各種各樣的小細節和小原則中熟知日本的文化和社會交際特征。能夠熟練的辨識出在不同社會背景下大家不同的痛點。這才是日語學習的“第一步”,也是改善語用行為失誤的“重要一步”。另外不但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進行日本文化背景的熏陶和探索。還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性并習慣性收集有效的資料。電視、報紙、廣播、網絡、旅行者口中,這樣都能從各個維度積極的幫助學生了解日本、了解日語、克服語用行為失誤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