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魯飛
(浙江省諸暨市陶朱街道陶朱初中,浙江 諸暨 311800)
《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四大核心素養之一,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教學的一項重要的任務(夏谷鳴,2017)。
2018年4月,筆者有幸參與了市初中英語研訓課堂觀摩與研討,并對其中一堂七下Unit9 What does he look like?Section B 2a-2c的閱讀課印象深刻。下面,筆者將結合本堂觀摩課,從三個維度談談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發展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文本插圖是文本的濃縮,承載著大量的知識信息,襯托文本的內容和情節(杜意妹,2018)。在本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利用一系列的文本插圖,激發學生的聯想能力。教師讓學生根據插圖和標題猜測文章內容,并對插圖中的三個人物進行外貌描寫。
在英語課堂上,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其實很多時候都是隱性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的(陳紅娟,2018)。在閱讀的Fastreading環節教師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然后呈現第一個小貼士:The key words can help you understand the text.在Careful-reading中處理第一段中兩個代詞指代情況后,教師呈現了第二個小貼士:Pronouns often refer to something or somebody that has just been mentioned.體現了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學習策略和思維習慣的養成。
本堂課教師在課堂中巧設問題鏈,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問題鏈”是指,教師為了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針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困惑,緊緊圍繞學習主題,將教材知識轉化成一組有中心、有序列、相對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教學問題(劉忠保,2017)。
例如,她在兩處環節設置了問題鏈。第一處,在閱讀的Fast-reading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時設置如下問題鏈:What’s the job?Who has it?Is the job easy?這三個問題緊緊圍繞文本內容,指向明確,思路清晰,環環相扣,可以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逐步深入挖掘文本,為接下來的深層閱讀做了良好的鋪墊。第二處,處理第二段時的問題鏈是:Why is the job sometimes difficult?How many people describe the criminal?Do they describe the criminal the same way?這三個問題的設計層層推進,又具有內在邏輯,讓學生與文本積極互動、充分對話,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語篇內容。
筆者在上文講到本課中教師在讀后環節中設置了開放性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job?學生給出的答案基本上集中在以下兩種:I think it’s difficult.和I think it’s interesting.可見此時學生的輸出只局限于之前閱讀文本的輸入鋪墊,并沒有真正發散思維。因此,教師還設計了適時追問:Do you want to be a police artist?Why?or Why not?筆者非常贊同這一巧妙追問。“追問”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法。在閱讀教學中,恰到好處的追問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求知的內驅力,強化學生的主動思維(杜意妹,2018)。而適時巧妙追問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升華。
本節課對我們的啟示:首先,閱讀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只有切實地滿足學生內在的訴求才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其次,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比讓學生記住英語語言知識更重要。總之,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依據《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開展教學,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途徑引導學生參與預測、聯想、分析、推斷、歸納等一系列思維訓練活動,以教促思,以學促思,學思相伴,使學生在各項教學活動中提高和發展思維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