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超
(四川省安岳縣大埝鄉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四川 資陽642367)
現代教育學提倡以人為本,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然而,由于受教學條件以及教學理念的限制,這種打破傳統、勇于創新的學習方式,并沒有在農村中學得到普及。就筆者所知,目前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教學設施落后、教學新理念流于形式,以致于學生成績差,甚至出現了厭學情緒。這些問題表明,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亟待走出困境。
農村地區許多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與父母的溝通少,缺乏親情的關愛,在學習上缺乏必要的家庭輔導,從而導致了學習基礎差,學習態度不明確,學習不主動,缺少積極性。主要表現為:課堂上小動作多,聽課不專心;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或作業敷衍了事;反復糾正的問題還是一錯再錯;厭學、逃學、沉迷于手機或網絡游戲等。
也有相當一部分小學生升入初中后,繼續沿用小學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所以“小學一百分,初中不及格”的現象普遍存在。小學數學學習注重感性的形象思維,而初中數學則加強了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例如引入負數、數軸和字母后,分類的思想隨之而來,很多時候問題的答案不再是唯一的,這與小學的學習有很大的區別。
農村教師接受再教育的機會相對較少,對于新課程理念的理解不夠透徹,很多努力實行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很多是形式大于內容,無法真正提升教學效率。并且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依舊過于關注考試成績,從而忽略了學生的個體發展,忽視了他們在不同階段的努力和進步。尤其是成績差的學生,很難得到老師的肯定,也就很難感受得到成功的喜悅。很多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輕過程、重結果,忽視學生在不同時期的努力程序和進步狀況,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間接造成教學活動重心的偏移,最終勢必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一種強烈而持久的動機,在某種意義上講,是好奇心的延續和發展,唯有熱愛,才能主動長久參與。通過啟發、誘導、點撥、觀察等手段,將學生引導到探索和挖掘知識的活動中去,變枯燥的學習內容為具有趣味的東西,讓學生感到有趣,產生樂趣,逐步形成志趣。比如,在教學中,通過打桌球的技巧講軸對稱;通過春游拍照片或主持人站位講黃金分割;通過計算仰角求建筑物的高度,講做一名工程師應具備的基本技能……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在他們今后生活、工作中的作用,幫助他們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其欲望。
小學知識淺顯并且感性內容多,很多學生當堂課就能接受。初中課程要求掌握的內容多,而且理性內容多于感性內容,學生除了要當堂聽明白,還要做好課后復習和課前預習,對于典型習題,還要做好筆記善于歸類等。很多學生缺少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成績提不上來,久之,就產生了厭學情緒。
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形成一個健康的學習心態,從而調動其自主參與學習的內驅力;另一方面,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好勝、好動的心理特征,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挖掘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的潛能。例如,教學《正比例函數圖像特點》一課時,筆者在尚未向學生講解正比例函數圖像特點的相關知識之前,故意先讓學生敞開思路,通過自學自主繪制正比例函數圖像,并探究正比例函數圖像的特點。過了一會兒,學生紛紛舉手質疑問難。此時,筆者順水推舟,讓學生通過觀察大膽說出正比例函數圖像的特點,而后,筆者再及時進行糾正和補充。這樣就使學生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較好地認識和掌握了正比例函數圖像的特點。
愛是架在師生之間的一座橋梁。“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應關愛學生,加強與學生的感情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使他們真正喜愛自己的老師,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春風化雨潤心田。”教學中,要采取“忍、尋、導、信、愛”五字教育法,加深師生間的感情。“忍”即遇到任何事(尤其是課堂上的突發事件)都要忍,不發脾氣;“尋”即為師者應千方百計地從學生身上尋找長處,進行表揚;“導”即引導學生加入數學興趣小組,尋找其薄弱環節進行重點輔導,使之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信”即教師自始至終地信任學生,鼓勵學生;“愛”即以深厚的無私的愛去點燃學生內心的情感之火。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應關愛學生,加強與學生的感情交流,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總之,農村初中數學教學存在諸多困境。但只要我們教師以一顆愛心和強烈的責任感,真正轉變觀念,銳意進行改革,認真總結經驗,則絕大部分學困生是可以轉化的,從而走出教學困境,那么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