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瑞
(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王濱希望學校,遼寧 沈陽 110032)
思維導圖呈現的是一個思維過程,是放射性思維的表達方式。從創作方法上看,它主要是從一個中心詞開始的,隨著思維的不斷深入,聯想出一系列相關的事物,然后形成一個有序的圖式。思維導圖有四個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2)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支從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者寫在產生聯想的線條上面的關鍵詞構成,比較不重要的話題也以分支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因此,思維導圖在表現形式上是樹狀結構的。學習者能夠借助思維導圖提高發散思維的能力,理清思維的脈絡,并可以通過圖式回顧整個思維過程。思維導圖不僅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圖形工具,還是一種形象的知識表征工具。它將枯燥單調的文字信息以多彩的顏色、圖形、代碼、符號等多種元素形象化表征出來,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不斷刺激著我們的大腦,激發我們的聯想,擴展我們想像的空間。
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既具備學習工具的強大優勢,又符合小學生的學習思維過程和認知特點。一方面,思維導圖可以通過圖像、色彩等手段,把難易表達的隱性知識轉化成形象化的顯性知識,使小學生在學的過程中能夠很好的領悟隱性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自主建構知識結構,加工整理數學概念,參與組織數學問題的討論,達到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運用,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力。
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對數學教學內容進行歸納和整理,突出教學重點、難點,將數學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種可視化的方式展現出來,簡明扼要地表達概念的邏輯關系,呈現概念的地位以及相關性,以便學生發現概念間的區別與聯系,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數學概念的學習和理解是學習數學的第一步,它是構成抽象數學知識的細胞,是進行數學思維的第一要素。這些概念構成了他們以后掌握整個數學理論體系的基礎,對概念的理解水平越高,學習后續知識也就越順利。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和學習中,教師對概念的教學有一些問題,學生忽視基本概念的掌握,對基本概念不能形成知識網絡,更不能夠比較深刻地了解概念之間的聯系。在新概念的學習過程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使學生明確當前所學概念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的發生發展過程和延伸情況,進一步溝通概念之間的聯系,進行主動探究的有意義學習,從而促進數學概念知識之間的融合,有利于學生在頭腦中構建知識網絡。
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進行創造的過程,學生擁有較為廣闊的想象空間,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設計思維導圖。在它的制作過程中,學生要進行大量的思考,會在頭腦中隨時迸發出新想法,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問題解決是指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學生以積極探索的態度,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創造性地解決來自數學學科本身或現實生活和生產實際中的新問題的教學活動。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是《新課程標準》中規定的課程目標之一,同時,它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往往教師在教學時沒有有效地解決好這個難點,通過思維導圖就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在思維導圖制作過程中充滿了樂趣,大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思維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新課標強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注重聯系實際,提高對數學整體的認識,使學生體會知識之間的關系,感受數學的整體性。整理和復習恰恰體現了這一點,很多知識表面上看起來毫不相干,其實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把它們聯系在一起的就是“數學思想與方法”。通過融入思維導圖,使學生形成知識脈絡。整理和復習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具有容量大、時間緊、密度高的特點。數學知識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一個單元中往往會包含許多小的知識點,而這些小的知識又是在不同的課時中學習的。學生往往在頭腦中的知識比較雜亂,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歸類、綜合整理,使得學生在腦海中對學過的知識形成一個系統的網絡體系。在小學復習課中借助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整理筆記,準確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大大節約學習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和方法都不可能一成不變,需要不斷地改進和更新。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的教育教學應當給學生創造一個使其更愿意主動參與學習、主動發現問題、并積極探索問題的廣闊空間,從而培養和發展其創新思維能力,為學生終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