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澤宇
立秋已到,正如往常一樣全國各地大多數的高三學生已經開學,迎接他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次考試,而兩個月前的高考熱度亦逐漸降溫退出眾人的視野。但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一篇《四家長質疑考生答題卡調包,紀委介入檢察官實名舉報》的文章,經北京媒體報道后,引發無數人評論和關注。
究竟有沒有掉包?真相只有一個。但是這則新聞的爆發卻帶動了無數人的心,一時間評論皆是:如果一個國家最公平的考試都可以被人為操縱,國將不國!目前的資源分配根本不會考慮到所謂的平等,有錢有權才可能進入好的大學。不可否認其中一些駁斥的評論在理,也有不少過激的評論,人人都在分享自己在這場考試中所經歷過的公平和不公平,對這樣一個尚未定論的新聞早已經給出了自己的解答——高考,本質就是不公平。
不得不說,世界上不存在平等,只存在相對的公平。之所以這一次引起大眾的關注,是因為考生們的高考成績和平時成績有著兩三百分的出入,差距實在太大,此其一;此外,高考分數無疑是一個有力的通行證,在大多數青少年的人生中發揮著毋庸置疑的指向作用:去重點大學還是普通專科,遇見頂級師生還是虛耗四年,畢業后高薪加身還是四處求職,大學的本科證站在理想與現實的交叉口上,此其二。但事實尚如水中看花、霧里望月,人們卻以群情激涌,不論“109萬即可上復旦”“考研只要不是第一名都可以頂替”孰真孰假,但大量群眾口徑一致的解讀應當使我們警醒——不公的現象正使得群眾失去對政府的信任。
首先,為什么大多數一口咬住是“政府造假”?分數差距太多,考生父母是檢察官等不足以解釋,而正是因為人們對于資源配置的渴望和現實資源配置不均的失望疊加。我們并非能在現階段做到老有所醫幼有所養,但如果我們連努力奮斗的人都無法給予他們相應的回報,卻讓無能力的人占了優質的資源,則群輕折軸、積羽沉舟。正如進來成為日本國內丑聞的東京藥科大學的招生計劃被曝光從2006年起專門針對女性申請者人為減分,原因不過是傳統的“女性只負責生育養家即可”,多少本來追夢的女孩遇到了毀夢者,自身努力的價值回報甚微,就會造成社會的怨恨。我們仇官、仇政府、仇不公,有的時候事實并非如此,但存在即合理——情緒的爆發前總會有積聚,為何每一次領導者只顧壓制錯誤的情緒,卻沒妥善處理情緒的郁積呢?
曹雪芹說:“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真與假是一面鏡子,站在鏡子前一切妖魔都會現形。誰不懂得高考掉包事件總有一個真相,但即便是堂堂正正的真理也會因為矛盾被民怨所蓋住,民心和真理有的時候是一把雙刃劍,即使到最后劇情反轉,道德的平衡尺也早已經滑向罪惡的一端。官場、商場的不公不義,這樣的“前車之鑒”實在太多,才會讓民眾在信息不對等的“高考答題卡掉包”事件中義無反顧地選擇站在政府的對立面。這種社會不公不義正在消耗我們的信任,也正在戕害每一代青少年。如果沒有良好的信任橋梁,即使是雄偉的大橋,不過是用干草堆砌的形象工程,洪水猛獸一來則化作鳥獸散去。
所幸的是即便黑暗的烏云未散,仍有光明眷顧的四方。每一代青年都是這個夙愿的繼承者和實現者。既然已經用網絡閱卷的方式批改,我們不妨期待試卷公開的那天。既然高考不再只是一個分數,我們不放讓社會的人民來檢驗。既然趁一切都還來得及,我們不妨從現在起重新給予公平正義相當的地位。寄希望現在和將來,沐浴著罡風,用剛烈的剪影去輝映如劍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