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娟
該幼兒園大班角色游戲的開展有固定的時間,集中在每周二、周四下午,但時間只有短短二十分鐘,常常可以聽到幼兒說,“我還沒有玩夠”,甚至看到一些幼兒剛開始游戲就被老師宣布游戲時間結束了,然后就一個個地垂頭喪氣地回到自己座位上。
角色游戲的游戲主題基本以“娃娃家”、“小醫院”為主,多是照顧娃娃、過生日等情節,沒有新意,角色游戲時多數幼兒情緒比較平淡,無目的的四處轉悠,或者選擇其他游戲。
1.游戲場地
開展角色游戲時,游戲場地非常有限,使每個幼兒的游戲空間比較狹小,限制了幼兒的行動,在一次角色游戲中,觀察到“娃娃家”被安置在教室的一個小角落,旁邊緊挨著建構區,周圍環境有些噪雜,兩名幼兒在小角落擠來擠去,因此發生爭執,還把一些玩具散落一地的現象,這些都會導致幼兒真正的游戲時間縮短。
2.游戲材料、玩具
游戲材料的數量是比較充足的,但是大多與小班的游戲材料一樣,種類較少,多是些可直接使用的、成型的、形象逼真的材料,高結構材料較多,并且材料大多時候都是由教師直接投放的,很少去詢問幼兒的意見,更重要的一點,如果沒有出現破損,可能半學期才會增加一些角色游戲的玩具。
在游戲活動中,發現教師仍多以教育者身份干預游戲,過于包辦代替,經常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幼兒,特別是看到幼兒做一些和游戲無關的事或一直重復某一動作時,就表情嚴肅地到幼兒那里,批判幼兒的行為,打斷幼兒自己的想法與思路,嚴重打擊幼兒自信心和繼續參與游戲的積極情緒,造成不適當的干擾。
在角色分配上,常常出現有的角色爭著扮演,有的角色沒有人扮演的情況,多是傾向于扮演正向的角色,為此發生爭執甚至手腳相向,影響同伴交往與游戲的進程。
隨著大班幼兒生活經驗的豐富、生活范圍的擴大,大班幼兒各方面已經得到一定發展,認知方面不斷深刻,思維也逐漸擺脫對具體事物的依賴,能按自己的想法、理解進行游戲,知道相應的角色所從事的工作、應該遵守的規則等,而當前的游戲主題、形式已經漸漸吸引不了他們的注意,滿足不了幼兒的心理需求;幼兒之間存在個性差異,每個幼兒的想法也不一樣,常常與同伴發生口角爭執,加之用語言去表達、交流自己想法時,常常表述不清,理解有偏差,影響同伴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合作。
1.幼兒教師對角色游戲的認識有誤區
一些幼兒教師把游戲時間當作休息環節,只要到游戲時間開展了活動就行,認為角色游戲就是提供一些簡單的玩具,讓幼兒選擇角色,自由地去玩耍、表演,隨便他們怎樣玩,只要不出現打鬧等影響安全的問題就好,對角色游戲沒有正確的理解,沒有真正以“幼兒為本”,關注幼兒成長。
2.幼兒教師專業素養不高
大多數幼兒教師是大專畢業,還有些僅僅經過短期培訓,很少是本科學歷,專業知識與技能都有欠缺;且以“教師”權威身份直接干預游戲,過于注重教育目標的達成,違背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規律,忽視幼兒的自主性和個體的需要,導致一些幼兒為得到教師的認可、贊同而改變自己的想法,不利于幼兒創造想象能力的發展。
大多數幼兒園都是民辦的,幼兒園經費不足,辦園又多以盈利為目的,因此使得一些方面沒有達到國家要求,班級人數過多,游戲場地、活動區域過小,游戲材料、玩具種類較單一,且不能及時得到更新等。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科技不斷進步,家長對自己孩子教育有了更多的關注,重視他們的早期學習,送孩子去幼兒園就是為了學知識,認為游戲是不重要的;還有許多家長由于工作繁忙或外出打工,直接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顧,使幼兒缺乏一定的角色認知、生活經驗,養成一些任性的不良習慣,喜歡看電視、手機等生動有趣的動態畫面,游戲意識薄弱,容易與同伴發生矛盾,特別在協商角色的扮演時尤為突出。
透過當前角色游戲開展的現狀,剖析出隱藏的深層原因,用幼兒的思維去看問題,真正的角色游戲應是幼兒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主地去扮演想要扮演的角色,滿足幼兒內心的需要,帶給幼兒快樂,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在此基礎上結合幼兒園實際情況和幼兒現有水平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進策略。
[1]姜浩.幼兒游戲水平的研究[D].碩士學位,西北師范大學,2014.
[2]丁海東.幼兒園游戲與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90-196.
[3]李建群.幼兒園角色游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現代教育科學,2013,(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