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向群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科學院院士
“人才問題,是今年兩會我們討論較多的熱點。目前,大家普遍反映的情況之一,就是壓在科技人才身上的‘帽子’有點多。”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崔向群對本刊記者說。
崔向群所說的“帽子”,是指科研人員的頭銜、身份或稱謂等。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省市紛紛推出各種人才計劃,在吸引、培養創新人才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崔向群表示,由于“帽子”過多過亂,其引發的負面問題也已經日益凸顯。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家各部委、單位推出的人才計劃有近20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有“杰青”“優青”;教育部有“長江學者”“青年長江學者”“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撐計劃”;中組部有“千人計劃”“青年千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而科技部則有“萬人計劃”“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國農科院有“青年英才計劃”,人社部有“百千萬人才工程”,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有“香江學者計劃”等等。
“這充分說明國家非常重視人才,出臺這么多政策和措施對人才給予鼓勵和支持。”崔向群說,“帽子”多的人才,競爭力肯定強,但這些人才可能會因申請“帽子”而忙于參加各種會議,忙于寫材料、準備答辯。“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在于創新人才。但如果人才大部分時間、精力被申請‘帽子’占用,這是極大的人力資源浪費。”
崔向群認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關鍵是要為科研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或者說優化當前科研環境。她建議,管理部門可以合并、整合一些重疊、同類型的“帽子”,或者在申請上采取一定限制措施,讓科研人員能夠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科研上,專心一意做科研。
“管理部門其實也做了一些努力,但我認為還需要改進,不斷優化和完善科研環境和條件。”崔向群表示,讓人才有機會發揮自身才智,有充裕時間做科研、搞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目標,才會離我們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