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
(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滿洲里市供電分公司,內蒙古滿洲里 021400)
因為歷史的緣故,對于各級電網來說,配網調度組織管理形式、工作任務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繁瑣性,而且也沒有做好統一的劃分,無法準確對配網調度進行定位、一些職責還不夠清晰等,都會在某種程度上對電網的順利運作帶來一定的阻礙。如何確保配網調度管理模式能夠緊跟時代的潮流,是當前相關人員值得深思的課題。
和輸電網的調管進行比較可知,配電網調度存在的難度系數主要是提高管理質量、減少停電次數等方面,保障對用戶可以達到正常供電的效果;不僅僅如此,輸電網的難度系數還與系統是否處于穩定狀態有關,只有充分發揮出電力輸送的能力,才能促使電壓實現穩定的效果。顯而易見的是,配電網的管理要比輸電網難度大一些,而輸電網的技術要比配電網的難度大一些。
依據配電網和輸電網特點存在的差異性來看,配網速度應當在保留以往調度業務的同時,還應當緊跟時代的潮流,促使其職能實現不斷擴展的目的。一方面要加大對以往調度業務管理的力度,例如運行、操作等流程,提高配網系統的運作質量;另一方面不斷拓寬到面向全體客戶的資源調配及其信息分析處理。
因為相關企業和政府之間存在著息息相關的聯系,這樣省以下電網企業的組織形式通常是依據政府的要求進行設置的。尤其是在最近幾年,我國國民經濟水平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基于資源優化配置及其相關管理的要求下,政府的設置也發生了質的改變,逐漸朝著集約化的方向發展。而對于調度來說,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完善資源及其管理,從配調集約化的組織形式角度來講,不但要將電網的規模、水平及其管理要求等方面考慮在內,而且還要對政府設置的因素引起重視。
筆者依據自身經驗在這里建議采取“調”、“管”暫時分離的工作原則。對于“調”來說,實質上是把調度范圍劃分到相關的配變高壓側中;就“管”而言,是為了明確配變以下配調及其工作內容中工作環節、維護范圍等相關規范流程,并且將規范管理的形式逐漸滲透到供電所層面中。當基礎和技術條件都已經具備的同時,就可以使調管范圍逐漸滲透到配變及以下一些主要用戶中,接著還要把管理環節滲透到全部用戶層面中,顯然這是配電網調度實現集約化建設的預期效果。
該城市在2006年期間通過一系列改革以后,將原區局縣調的部分職能進行統一以后由地調管理,促使該城市的主網速度能夠和配網調度權處于分離的狀態,并且該地區地調主要使用的輸電網是110 kV亦或是11 0k V以上的電力規格,不同區域供電局建立了一定數量的配網調度班,然而調管范圍主要是圍繞著配網出線開關展開的,而配網線路通常是由該地區供電局下層的供電所進行管理的。尤其是在最近幾年,配網有著較快的發展速度,同時也促使配網結構變得愈來愈復雜化,為了緊跟時代的潮流,該城市依據當前發展的具體情況,并借鑒一些成功的案例,從些功 09年底期間就開展了關于配調優化調整的工作。
通常情況下,該城市開展配調集約化管理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該階段主要是局部試點確定樣板階段。在該地區建立一定數量的調度分部,并將專業管理職能呈現出來,建立相應的調通中心,經過磨合及其具體實踐下積累豐富的經驗,進而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
第二階段:對業務進行統一分區管理。在該城市選取4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當作模板,并依據配調業務“制度統一”、“流程統一”的工作原則,通過遵循“局部試點,總結經驗的工作理念,在這4個地區中開展配調集約化管理工作,從而達到“1+4”的管理形式。
最后一個階段:實現集中管理統一調度的目的。在指定時間到來之際,相關企業應當把“1+4”模式慢慢滲透到地區大集中的模式中,并且將配調機構舍棄掉,也就是從原來的地調集中模式逐漸過度到統一調度該地區配電網。
當配調集約化有效落實到實際工作以后,以下幾種成效慢慢得以實現:
(1)加大配網監控的力度,對配網的停、送操作方式進行了規范,同時也對故障的處理流程進行了規范。(2)提高綜合停電管理質量,進一步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水平。去年用戶在使用電的時候出現的停電時間為3.22h,并且平均停電次數為0.681次,顯然降幅到達67.7%和56.9%。(3)進一步對圖紙管理進行了優化,促使該城市中的3400多條線路圖紙都可以實現統一管理的目的,進而滿足生產運作的要求。(4)建立了相應的故障快速復電制度,并加大對配網智能調度系統的研究力度,配網出現故障處理的時間從原來的6~10min減少了10~60s,和以前比減少了97%。(5)建立相應的調度平臺。無論是各區局還是供電所都要在一個平臺上競爭,并依據橫向及其縱向的對比排序,和相關人員交流彼此的經驗,從中發現薄弱環節,進而提高配電運行管理水平。(6)相關企業進一步對配電網的運作情況進行了深入研究,促使配網管理從以往只傾向于設備運作過度到現在不但傾向于設備的具體情況,而且也對系統運行的實際狀況引起必要的重視。(7)起到節約人力資源的作用。當該城市在開展大集中模式以來,該城市每一區域的配網調度人員從以前的48人減少到現在的25人,顯然達到了減壓增效的目的。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電力行業的不斷發展下,也進一步推動了電網運作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如何確保配網調度管理模式能夠緊跟時代的潮流,是當前相關人員值得深思的課題。筆者依據自身經驗從以上幾個方面對當前調度管理模式進行了分析,以某城市配調管理實踐情況作為主要論述對象,對其得到的成效進行分析并得到了顯著的效果,供以借鑒。
[1] 吳育青.配網調度精細化管理體會[J].中國高新區,2017,(21):95.
[2] 鄒學謙.配網調度管理模式的現狀及改進思路分析[J].通訊世界,2017,(15):169-170.
[3] 陳志新.電力配網調度管理及技術分析[J].通訊世界,2017,(13):166-167.
[4] 鐘華冬.淺談配網調度的管理模式對配網管理的影響[J].通訊世界,2017,(12):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