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軍
(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第三中學,甘肅酒泉 736100)
在初中階段所需學習的科目中,數學是非常重要的科目之一。該科目是學生的必學科目,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中考數學復習與小學復習方式有所不同,主要是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化復習,找出每個章節中相同的知識點、變化規律、相同性質,再把找出的相同點聯系起來進行復習,進而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達到以點成線、以線成面、以面成體的目的。教師通過對其進行有效輔導、復習與授課,可起到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效率,以及促進學生大腦思維發展和理解、處理事物的能力的作用。良好的數學能力也有助于學生對其他科目的學習。
中考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教師在輔導學生中考復習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還應要求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案例進行深思[1]。傳統的數學復習方式多為遵循教材內容順序,將數學教材里的概念、公式、法則、性質等重復疏通一遍,這樣會讓學生感到數學復習枯燥無味,甚至厭惡數學復習,不利于其提高成績和記憶能力。對此情況,筆者在指導學生復習數學概念時運用章節歸納編碼的方法,利于學生深入了解問題的本質,與此同時,培養學生自主挖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復習七年級上冊《射線、直線、線段》這一課時,筆者把主要知識精練為“四個不同點”“三種延伸”“兩個要點”“一個基礎”,給予學生學習。其中,兩個要點指的是:一個點上有兩條直線相交、兩點定一條直線;“一個基礎”,指的是線段和射線以直線為基本圖形,是直線上的一個部分;“三種延伸”,指的是:三個不同圖形的延伸,射線和直線均可延伸,且射線只能向一邊無限延伸,直線能向兩邊無限延長;“四個不同點”,指的是:定義不相同、表達方式不同、圖形形狀不同、個數不相同。研究表明,轉變復習方式是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但能夠提升復習效率。
教師在為學生上復習課時,應選擇具有替代性與最能反映問題的范例,尤其是針對中考題型進行分析,重點能突出,響應大綱的內容和要求,對范例進行著重解析,充分體現范例以點帶面的作用,有目標地在范例案例的基礎上做題目改動,有意識地開掘數學問題的外延與內在,在變動中穩固知識,在知識運動中找出規律,達成復習的目的。
比如,以復習二次函數為例子,筆者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圖象經過(0,0),(-5,-5),開口朝上,另外,在x軸上線段為10,請解析它的答案。”這時在黑板上畫出二次函數的圖象拋物線,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示意圖,當學生看懂時就會很快得出(-5,-5)是頂點,迅速使用二次函數的頂點公式y=-a(x+m)2+n,得出答案。筆者對數學案例中的條件做了改變,例如“把在x軸上的線段10變為20”寫出答案,根據題目知道(-5,-5)不再是拋物線頂點,但從圖象可看出,線段除了經過已知的兩點,還經過(-20,0),因此,可以運用y=a(x-x1)(x-x2)的公式進行計算。再把案例進行轉變,把題目中的開口朝上條件刪掉,所以筆者設計的案例會出現兩種情況:①開口朝上;②開口朝下。由于對題目中的條件做了改變,學生不能再運用案例的解題公式和思路,進而改變學生刻板的仿效性,學會自主分析數學問題,探尋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利于其在知識變化中鞏固知識,在知識運動中探尋規律,提升其靈活運用數學公式解題的能力。
想把一道問題可采用多種方式解題的方法教給學生,就要實施有效的引導策略。教師可從學生的思維著手,優化其思維,讓其對解題思路產生多種想法,或者跟著不同路徑去研究問題[2]。但在學生學習質量上,還要考慮如何提高學習質量,因此,教師要對多解的方式進行篩選、比較,找出獨特、新穎、最有效的解題方法,才能夠讓學生掌握一題多解的方法,從而提高復習質量。
例如:已知香蕉為2斤,蘋果為1斤,西瓜為5斤,總價一共為16元;又知雪梨為7斤,3斤西瓜3斤橘子一共6元,3斤西瓜,3斤梨共多少錢?改題目主要在于不用求出每一種水果的單價,而是運用整體解題的思路進行解答。又如,對于運算(8x+y/4)(6x-y/6)這一題目,從題目上來毫無規律可循,學生習慣運用多項公式系數進行解答,很快提出公因數2,構成平方差公式進行運算。但可以明顯看出,第二種解題思路優于第一種。再如,把該題目的各因式進行計算后再行相互相乘,就顯得很煩瑣,如果采用平方差公式進行計算、約分,就可以快速算出答案。
教師在講授同一章節知識時,可采用不同角度和教學模型,設計各種命題,但要與原來的題目有聯系,作為延伸訓練的例子,最后設計一些較為簡單的變式題作為鞏固練習題。教師可以出示中考典型案例,引導學生學會歸納復習題,集中做題。通過解決數學疑問,能夠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知一萬畢,找出相同問題的規律與方法。
例如,復習應用題,筆者設計了以下四個題目:①丙、丁兩人一起從相距50000米的兩個位置相對行駛,丙走路每分鐘100米,丁騎自行車每分鐘230米,兩人同一時間出發,請問幾小時可遇見?②從南門到東門,自行車需要行駛9小時,摩托車需要行駛3小時,兩輛車同時出發,幾小時可以遇到?③某個工廠的一個生產小組,每個人各自在崗位上生產時,12小時可以完成一個生產任務,如果相互替換丙、丁的工作崗位,其余人不變,可以提前3小時完成生產任務,如果相互替換甲、乙的工作崗位,其余的人工作崗位不變,還是可以提前3小時完成生產任務。如果同時相互交換丙、丁、甲、乙,其他不變,可以提前幾小時完成?④一個工程,丙隊先做22天,然后丁隊做12天就可以完成,如果丙、丁隊一起合作,則需要9天完成,現在丙隊先獨自做15天,最后讓丁隊獨自做,請問丁隊還需要多少天做完?以上的復習應用題呈現出的內容不同,有的是工程例子,有的是行程例子,但從整體來看,均是反映數量關系,解析方法基本一樣、本質相同。通過歸納式的復習,能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方法的歸類和積累,并分析不同問題,用兩種或多種角度看待一個問題,從而熟悉基本圖形、基本結論、相同解題方法等,提高知一萬畢、舉一反三的能力。對于學生提出的數學疑問,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情況,抓住學生的知識生長點,設計出與其關聯的簡單例子讓學生去研究,并慢慢向數學問題靠攏,進而解決問題。
為了能夠使學生從眾多的數學難題解脫出來,減輕中考復習負擔,學得結實、學得靈巧,教師應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改進傳統復習方式,運用有效例題引導課堂的順利進行,并能對學生提出的數學問題進行有效的解答與指導,才能使學生在短期的中考復習中獲得最大的收益,進而提高學生中考考試成績。
[1]葉立軍,陳莉.初中數學復習課教學存在的偏差及其應對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3,(15):91-93.
[2]胡松.抓住數學本質,挖掘例題功能——例談中考復習課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5,(27):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