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卡珍
(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鐵山外洋小學,福建龍巖 364001)
小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初級階段,教師教給學生怎樣的觀點,學生便會接受并內化為自己的認知。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效果的反思等都要落實學生情感態度的養成。每一篇文章的學習都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設計,正是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面。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很多內容與自然社會、人情世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讓學生在教材學習中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共24個字,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可以分類找到與之相關的文章,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中找出與核心價值觀相連的點[2]。例如,愛國類文章《長城》《頤和園》《秦兵馬俑》《狼牙山五壯士》等;友善類文章有《搭石》《給予是快樂的》等;誠信類文章有《九色鹿》《中彩那天》《萬年牢》等。由自然聯系到社會,由社會走入人心,只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生才可以健康成長。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喊口號就可以實現的,要讓學生切實受到心靈的震動,感受文章震撼的力量,這就需要教師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營造相應的學習氣氛予以烘托,讓學生心里產生相同的認知,并滲透到情感血液中,強化感知。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為情境創設提供了更多便利,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到網絡上尋找更適合教學應用的聲像資料,加深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陶冶學生的情操,達成“潤物細無聲”的目標。
例如,學習《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查找日寇入侵的圖片,“五壯士”浴血奮戰的聲像資料,震撼著學生的心靈。教師提示學生重點閱讀“一次又一次”“橫七豎八”等詞語的表達效果,同時在資料中找出相應的畫面。聲像資料具有較強的渲染效果,可以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五壯士”英勇無畏的愛國精神,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校本課程的開發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分專題融入核心價值觀,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體會核心價值觀的真諦。
校本課程的開發可以結合具體學校的實情,以專題的形式分年級段設計。每個年級的教師共同研究,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編寫易于學生理解的內容。校本課程注重的是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的個性發展是校本課程開發的最終目標。融入核心價值觀的校本課程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會生活和學習,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需要小組之間的有效配合,學生能夠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使和諧、友善融入學習中。
民風民俗的挖掘,可以讓學生從身邊人、身邊事中體會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教師組織“到民間采風”的活動,收集民歌、民諺,在民諺中聯系核心價值觀,啟迪學生思維,開闊學生思路。例如,“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說的就是團結的力量,體現的就是核心價值觀眾的和諧、友善;“一貨不說兩樣話,一客不賣兩樣價”體現的是誠信;“有無不爭家之樂,上下相親國乃康”體現的是和諧、愛國。學生喜歡背誦朗朗上口的民謠,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點,在校本課程中添加這些內容,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校本課程就要吸收這些通俗易懂并且蘊含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這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學生喜歡這種“接地氣”的學習活動,可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校本課程的開發還要結合傳統文化活動,每個學期有哪些節日,節日活動有哪些,這些都要編在課程中,提示學生在節日活動中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本課程要根據不同的季節,為學生展示不同節日的活動。活動中不乏和諧、孝親、感恩、愛國等因素,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體現的地方。所以,校本課程的開發要考慮多種因素,讓學生從多角度感知文本內容,實現感情滲透。
選擇科學合理的學習方式,可以增強學習效果。傳統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總是布置學生背誦、抄寫等一系列的機械作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在死記硬背中消失殆盡。教師要揣摩小學生的心理,多組織學生喜歡的課堂活動,讓學生樂在其中,在活動中體會人物品質,尋找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點。
課本劇表演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活動,為了模仿人物形象,學生會認真閱讀課文,在閱讀中進入角色,理解文中人物的內心感情,真正實現真善美的靈魂洗禮。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質可以深入學生內心,作者的期待和倡導也可以得到學生的回應,核心價值觀在學生的解讀中潛移默化影響著學生。
例如,《給予是快樂的》文中對話是“保羅”和“一個小男孩”,教師先布置學生讀課文,體會兩個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然后找兩個學生共同完成角色表演。教師可以幫助朗讀“旁白”部分,強調語氣的恰當運用,反映出人物的內心感受。示范活動結束后,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朗讀,深刻理解“給予”的重要性,滲透核心價值觀。
語文的學習不能拘泥于教材文本,更重要的是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教師要抓住學生的課余生活,以語文教材為中心,不斷向生活的各個領域拓展,真正做到“時時處處學語文”。例如,對于《燕子專列》的閱讀學習,教師可以拓展:你喜歡的小動物是什么?你是如何愛護小動物的?學生可以根據所學內容,結合自己的經歷,進行自由表達。學生在自由表達時,“誠信”便深入學生內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隨時滲透,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習目標尋找不同的滲透點,同一篇文章的教學也可以從不同角度融合核心價值觀。教師還可以結合學校實際編寫校本課程,更好地嵌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運用科學恰當的學習方式,逐漸滲透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
[1] 楊玉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核心價值觀[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6,(04):64.
[2] 胡亞慧.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選文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D].西南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