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土昌
(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羅坊中心小學,福建龍巖 366200)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安全教育,以培養學生安全意識為主要目標。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利用多種教學輔助手段,創新安全教學設計。媒體宣傳、情境設置、案例分析,都可以成功激活學生安全思考、引發學生安全體悟、塑造學生安全意識。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包含眾多安全內容,教師需要利用多種媒體做好相關宣傳,讓學生通過最為直觀的宣傳圖片和視頻等宣傳材料,了解安全事件發生的基本條件,掌握規避侵害的常識,提高自身防范意識[1]。
學習《我們有新玩法》時,主要是針對學生創新游戲設置的。教師先讓學生熟悉教材內容,然后介紹自己的創新玩法。有學生說:“我們在小區里玩踢足球游戲很刺激,一個人負責踢足球,其他人則距離足球十米遠站住不動,如果足球碰到了他的身體,他就算‘陣亡’ 了。”教師沒有給出安全提醒,而是詢問大家:小區人多車多,這足球飛起來,會出現什么情況呢?學生這才醒悟,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
安全教育需要理論支持,更需要實踐鍛煉,教師為學生設置一些情景再現,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訓練學生對安全知識的應用能力,能夠有效提升安全教育的效率。安全隱患無處不在,安全教育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設置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認知基礎,為學生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能夠有效喚醒學生安全防范意識。
學習《挑戰第一次》時,教師給出引導: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第一次,雖然充滿驚喜,但也帶有不少危險,大家回想一下,我們有什么樣的第一次挑戰呢?學生開始思考,很快就有學生發言:“我第一次騎自行車上路時,非常驚心動魄。看到前面來了一輛小轎車,我心里開始慌了,車頭也出現了搖晃。我想調整車頭,卻怎樣也弄不好,不偏不斜地迎面撞上了轎車。這時,我的腦子一片空白,人被嚇傻了。好在司機早就有準備,正好停住了車,我從車上摔下來,腿磕破了一塊,還把人家的車子也蹭掉了一塊油漆。”教師給出提示:還沒有掌握騎車技術就上路,這是不是有點玩命的做法呢?交通安全事故頻發,血淋淋的現實告誡我們要從心底筑起安全防線,切不可掉以輕心啊。學生從教師的話語中好像明白了什么,都陷入了沉思之中。教師抓住學生的冒險經歷展開安全教育,獲得了不錯的教育效果。
在我們身邊有不少活生生的安全方面的案例,這是最有教育意義的教材。教師要注意整合教材相關內容,結合生活方面的案例展開教學設計,讓學生在事實面前受到安全教育。從交通安全到飲食安全,從防火安全到人身安全,都要涉及,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更多教育和啟迪,幫助學生建立安全防范意識。
《小水滴的訴說》主要講了生命之源——水。文本涉及環保問題,培養學生愛護水資源的意識。在談到水資源被破壞時,教師讓學生列舉一些熟悉的生活場景。有學生提出:“我們每一個人都離不開水,但水資源被人為破壞之后,就會給人們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危害。我們那里有一個地方,得癌癥的人特別多,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后來有人懷疑是水源出了問題,便找專家進行檢測,結果發現大家的飲用水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這些致癌物質都來自不遠處的化工廠。”教師聽學生列舉生活中的真實故事,給學生以安全提示:我們生活的環境已經被嚴重破壞,很多危害物質就在我們的身邊,如果我們沒有防范意識,很可能就會成為被害者。因此,我們需要建立安全防護意識,從生活細節展開關注,還要提醒家人,做出相應的對策,確保我們的身體健康。
安全無小事,學生安全教育應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保障學生安全也是教師教育教學的頭等大事。小學生的安全意識都比較淡薄,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有限,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安全知識,能夠為學生安全意識培養提供更多啟迪。
[1] 賈艷俠.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安全教育探究[J].考試周刊,2017,(5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