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羚洪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屯村實驗小學,江蘇蘇州 215216)
赫爾岑說過:“唯真才真,唯真才美。”“真”是智慧與美的化身,數學是一門“真”科學,小學數學作為一門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是對客觀世界中數和形的真實反映,所有的數學結論均為實踐檢驗過的客觀真理。實驗是追求數學真理的重要手段,“求真”是數學實驗的真諦,數學實驗的“真”不僅表現在結論的真,還體現在數學問題的真、探究過程的真。我在小學數學實驗課堂中立足“求真”理念,讓數學實驗教學綻放“真”光芒。
“只有忠實于事實,才能忠實于真理。”數學真理是經實踐檢驗的客觀真理,真實客觀是數學的顯著特征。數學實驗是為了解決數學問題、獲取數學結論而借助一定的物質手段,在特定的實驗環境中開展探究活動的過程。既然實驗是探究真理的過程,那么,數學實驗教學必須體現“真”的元素。數學探究要確保“真問題”,數學實驗所有研究的問題應當是真問題,實驗問題應避免虛假,更不要杜撰。我們可以從生活中攫取真實問題,以真引真,激發學生的求真情。
創設情境是實驗教學的首要環節,數學教師都喜歡融問題于情境之中。數學情境應當是真情境,以確保數學問題來源于真實生活。真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求真探究欲望,引發學生追求真理的積極情感。在教學《不規則物體的體積》一課中,我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真實生活情境,用學生身邊的真問題去點燃他們的探究真情。我發現班上的一些學生最近迷上了鵝卵石,他們課后收集了許多精美的鵝卵石,而且還有學生在比誰的鵝卵石大,可是他們始終沒能找到方法,分出高下。我在教學中沒有選用教材中的土豆,而是借助鵝卵石這個話題說:“教師聽說同學們收集到許多漂亮的鵝卵石,能給教師欣賞一下嗎?”當時就有兩個學生拿出自己收藏的寶貝。“這兩個鵝卵石真好看,教師想知道哪個鵝卵石大一些,不知道怎樣比較才好?”我借機引入體積主題。“測量出它們的體積再比較大小,”學生甲說。“這個主意不錯,但是這兩個卵石的形狀都不規則,我們用什么辦法測量出它們的體積呢?這堂課就讓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好嗎?”同學們聽說教師要幫助他們解決懸而未決的難題,個個拍手稱好。
故事當中常常蘊含著一定的寓意,會對人產生一種暗示啟發。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我利用學生喜歡聽故事的心理,用故事去激趣啟智。教學《不規則物體的體積》一課中,我先讓學生小組討論“怎樣用數學的方法解決鵝卵石的體積問題?”經過討論,學生都認為:“鵝卵石形狀不規則,不像長方體、圓柱體那些規則物體可以通過測量計算。”看到學生面露難色,我知道該是施以援手的時候。我微笑著對學生說:“同學們別急,先聽我給你們講兩個真實的故事。”學生既驚喜又疑惑:“教師不給我們講方法,卻給我們講故事,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我先給學生講了“曹沖稱象”的故事,接著為學生講述了“阿基米德與金冠之謎”的故事。在學生聽完故事之后,我問道:“聽了這兩個故事,你們有什么感悟?”學生乙說:“教師,我明白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可以用轉化的方法。”學生丙說:“教師,我知道可以借助圓柱形容器這個規則物體來測量鵝卵石的體積。”學生丁說:“我們可以用實驗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聽后恍然大悟,這才明白我講故事的用意。“那就請你們自主設計實驗方案來解決問題吧。”我知道他們真的從故事中悟出了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實驗方案的設計自然水到渠成。
“沒有行動,思想決不能成熟為真理。”實踐與活動是數學實驗教學的主要特征,實驗是一種做中學的方式,動手做是實驗教學的重要環節,親手實踐是學生描繪求真圖的過程。只有通過學生的親手操作,才會獲取真實數據,得出真實結論。
學生在小組討論中設計出實驗方案:先在圓柱形狀的容器里放適量的水,測量出水面的高度;然后將鵝卵石放入水中,讓鵝卵石浸沒在水里,測量出水面上升后的高度,最后通過計算上升的水的體積就得出了鵝卵石的體積。在各小組獲得具體的實驗方案后,我給他們提供了圓柱形容器、直尺、鵝卵石等必要的實驗器材,讓他們親手實驗。為了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我在學生動手操作前還組織學生討論實驗中的注意要求,經過討論明確實際操作時的三個注意點:(1)要往圓柱形容器中多倒一點水,確保鵝卵石全部浸入水中,同時又不能在放入卵石后讓水溢出來;(2)測量水面高度時直尺要緊貼容器壁,同時與桌面保持垂直;(3)讀數時視線要和水面平行。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我來回巡視,適時指導,為學生的有效實驗保駕護航。
德國戲劇家萊辛認為:“對真理的追求比對真理的占有更為可貴。”培養學生追求真理的志向是數學教學的宗旨。展示碰撞是數學實驗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我在該環節中組織學生質疑辯論,激勵學生思想碰撞,讓真理越辯越明,同時催升學生的求真志。
在教學《不規則物體的體積》一課中,當學生分組實驗測量了鵝卵石的體積后,我給學生搭設展示和碰撞的舞臺,組織學生匯報交流實驗方法與結果。學生邊現場演示邊介紹方法,其他小組學生認真觀察聆聽,并對他人的實驗方法和操作規范進行點評。在交流中,有的學生對圓柱底面積的測量和計算的準確性提出質疑,有的學生因“圓柱形容器在測量計算底面積時比較麻煩”而提出“將圓柱形容器換成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的建議。我當即表揚了他們的想法和建議。為了增加學生思想碰撞的機會,提高學生求真志氣,我給他們提出新的問題:“怎樣測量乒乓球的體積?”“把乒乓球放入水中,用排水法來測量。”“不行,乒乓球與鵝卵石不同,它不能沉入水里,因此不能用水來測量。”“我們可以用手把乒乓球壓進水中。”“我們可以利用沙子替代水來測量。”學生你一言我一語,新問題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學以致用,新的問題延展了學生的實驗路徑,激勵他們朝向更高處邁進。學無止境,我們在實驗教學中不能止于某一個實驗,而要為學生開辟新的實驗天地,引領學生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一往無前。
陶行知教導我們:“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真人”就是做真事說真話的人。“真人”不弄虛作假,敢于批判質疑;“真人”具有求真的勇氣,擁有追求真理的志向。讓我們立足數學實驗教學,貫徹“真人”教育思想,追求實驗教學“真諦”,培育出更多的“真人”。
[1] 徐加麗.數學實驗,促進小學生的數學建構[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7,(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