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珠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龍堤初級中學,江蘇 鹽城 224173)
多媒體教學是師生之間信息傳遞的橋梁,它不能夠脫離課堂,而如何能夠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效率,則是當下歷史教師所研究的重點,教師需要避免對多媒體利用的誤區,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率,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首先,多媒體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快樂,這些都是初中歷史教師所追求的目標。而在歷史教學中,多媒體信息技術作為知識的載體,以及傳輸的工具,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調節課堂的氣氛,為學生創設情境,變靜為動,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
其次,多媒體技術能夠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如今教學都提倡素質教育,而初中歷史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同時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資源,構建躍動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可以從感知到抽象思維的轉變,而多媒體則在學生創新思維訓練中占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1]。
第三,能夠優化歷史課堂教學結構。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主要是在傳遞教學內容,教師是傳授者,而學生則是知識的接受者,這種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將學生的創造能力扼殺在了源頭。而在信息化教學的背景下,多媒體教學讓課堂角色出現了轉變,教師為了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需不斷鉆研教材,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最佳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中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能力。
在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都是通過灌輸的形式讓學生接受知識,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也成為了扼制學生自身發展的教學模式之一[2]。而在多媒體教學被引進之后,教師擁有了多媒體手段,則會認為多媒體能夠替代自己平時的工作以及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之上從頭到尾都通過多媒體進行學習。例如:在鴉片戰爭的課堂內容教學中,教師通過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將歷史事件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而教師則成為了操作者,對展示的內容并不給與講解,到最后,學生僅僅只是簡單的知道事件的經過,對事件過程中的含義并不是非常的清楚。所以,這種依賴多媒體形式的機械灌輸模式,無法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歷史事件的真實意義。為此,初中歷史教師應該清楚的了解,多媒體是一種工具,而不能夠完全取代教師的地位,教師應該完善課堂的宏觀調控,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更加優良的多媒體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強大的互動功能,創設情境,正確引導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學習、思考。
在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引進多媒體教學設備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手段,但是依然有教師沒有從教學的實際出發,認為在課堂之上越是多的利用多媒體設備越是能夠顯示出自己的教學能力,特別是農村初中的歷史課堂中[3]。這種盲目使用多媒體設備的情況,反而牽制了歷史教學的效果,破壞了課堂原有的結構。例如:歷史教師通過網絡尋找到大量的歷史資料,并將其直接展示給學生,其信息量非常大,雖然看起來課堂的內容比較豐富,但是實際上學生在學習中無法將所有的內容全部看透,導致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并不深刻。所以說,農村初中歷史教學教師應該克制對多媒體設備的依賴,應該有效的將傳統教學模式和多媒體教學模式相結合,充分調動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就是能夠將枯燥的歷史知識變得更加的生動和有趣,其通過圖片、視頻和動畫等方式,將歷史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而學生也可以通過觀賞精美的畫面提高對歷史學習的興趣。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了解到,農村初中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集中,若是長時間讓學生觀看視頻是會感覺到疲勞的,為此,教師應該將多媒體教學與其他教學模式相融合,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夠體現出多面教學的作用。同時應該注意到,合理的設置討論題、思考題,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談論知識點,這樣就不會出現冷場的情況。
總之,在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設備的引進不僅能夠改善現有的教學現狀,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但是教師也應該合理的利用多媒體技術,注重多種模式的結合,讓多媒體真正發揮其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