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
(重慶市黔江中學校,重慶 409000)
綜觀近幾年教育實際,進入高三的新教師明顯增多,加強對新教師的綜合培訓成了教研組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就我個人的淺薄經驗,談談如何在高三生物教研中培養新教師,使之適應高三的教師素質要求、教學與研究要求,管理與效果要求,以切實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師信譽度的目的。
就所有學科來說,高三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包括教師的基本的專業素質和高三的特殊要求兩方面,生物亦是如此。
所謂的基本專業素質包括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管理能力、社會能力等,其中,學科思想、學科知識、學科方法、教材教法、教學方法、教學基本功、新課程要求、教育理論學校辦學理念等,主要是大學學習和崗位培訓中需要完成的重要內容,高三期間的培訓,則應側重于已具備的知識的運用發揮、提升教學經驗、指導參與教學活動等。
所謂特殊素質即精神風貌、高考意識和高三教學素質,這不僅是生物教學所必備的,也是各科教學所要求的。
高三教師的精神風貌主要表現在教師充分的自信心、高度的自覺性、無私的奉獻精神、積極的合作意識和必要的競爭意識等。
高考意識主要表現為時間意識、過程與結果意識、方法與效率意識等。其立足點是切實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
高三教學素質具有綜合性,包括研讀高考考綱考題、研究設計學段和課時計劃、了解分析學生基礎狀況、收集處理學生不同要求、選擇和命制訓練考題、強化落實培優扶差、調控與指導學生心理等多項能力。
高三是高中教學的出口關,高三教師應具備與高考相應的把關能力,也就是扎實的教育、教學與管理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高考規定的能力目標和科技發展的實際,高三教師必須牢固樹立“健全學生人格,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基”的教育思想,處理好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教材內容與科技發展的關系、教學內容與高考針對性的關系、知能素質與高考要求的關系、終生教育與急功近利的關系,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堅持新課改的理念,發揮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的作用,合理使用教學資料和教學手段,適當加強教學容量和訓練強度,切實實施有效教學,使學生順利完成高中學業和進入理想的大學,這不僅是學校對新教師的客觀要求,也是社會對學校的客觀要求。
高三教學難,首先就難在確定教學的起點上。起點過低,難以達到高考的能力目標;起點過高,會使一部分學生不能實現教學要求而喪失學習興趣,貽誤人材,同時也不經濟。合適的度的指標,要根據學生的基礎、學校的條件和教學的目的而制定,不能一刀切。這里,我要強調,還必須重視學生的個性和特長,進行因材施教,這是中華傳統育人的寶貴經驗,也是新教師最容易忽視的地方。
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是高三教學的“骨骼系統”,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務必高度重視。課堂設計的理論和模式很多,諸如加涅和皮連生等人的課堂教學理論、王衡和常國強等人的復習方法等,各有千秋,適于不同的班級和學生。然而,家長和學校絕不允許教師用學生去做試驗,這就需要有經驗的教師去對新教師加以指導。那么,如何指導新教師進行高三教學呢?這就要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考綱分析等方面入手,采用演示、研究,反思等方法進行指導。
高三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講練結合。如何選取和設計訓練題,是新教師面臨的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要練,是不是所有的好題都要給學生做,每個考點需要設置多少個題等等,都需要對新教師進行指導。
新教師經過一定時間的高三教學后,都會積累一定的經驗和教訓,雖不需要“三省吾身”,但進行自我反思和同事磋商必不可少。這也是新教師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必經過程。新教師成長的快慢,提高的層次,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于此。教研組長和帶教教師要無私地對新教師進行指導,促進新教師的快速成長,以提高同科教師的整體素質和全校的學科教學質量。
“師高弟子強”,只有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大量高素質的學生,而新教師的知識水平高低不一,能力和素質也不平衡。教學經驗普遍不足,客觀上給他們高效率地指導學生帶來了一定困難。因此,培養新教師的指導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教師的指導能力,包括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指導的能力、學科知識和方法指導的能力,生理和心理健康指導的能力等。
總之,越來越多的新教師進入高三,是學校發展的必須趨勢,培養高三新教師,使之快速成長,是教研組工作的重要內容,如何培養高三新教師是眾多學校面臨的現實問題。
我謹在此提供生物新教師培養建議,實際上很多學科也是如此。由于水平所限,錯誤與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同仁多多探討!